读“到底有没有摩擦力?”有感:使用矢量图与全反力速解

101 天前
 Linho1219
楼主大一,看到这篇 “到底有没有摩擦力?” https://ex.noerr.eu.org/t/1148808
遂画了一些示意图,希望能帮助理解。用了矢量图+全反力的方式来解,高中物理里还算常见的做法
(第一次在 V2 发帖,还请多多包涵)









补充一点:全反力不是教材结论,考试时不可以写在解答题的过程中
319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72 条回复
Linho1219
100 天前
@woodfizky #54 我注意到你提到了「物块的姿态」「连接点的位置」「质心的位置」「转动」,说明你选择将物块抽象为刚体。我们的推导前提就不一致了。
我的推导基于高中物理,即将物块抽象为质点,所有力为经过质点的共点力,没有力矩,运动也只有平动而没有转动。这就是问题所在,你推导的前提条件和我就不一样,如果结论不同那也很正常,不能用来否定我的推导,你所说的「重要变量」,也是你选择的模型(刚体)下的重要变量。
当然,将物块抽象为刚体,相比质点会更贴近现实。但是刚体的分析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不是寥寥几段话就能讲明白的。在刚体模型下,支持力、(可能的)摩擦力和拉力都会给出力矩,力矩的大小和方向需要给定数据后计算确定。那这样就大大复杂化了。
如果你有兴趣也愿意花时间,当然可以从刚体模型出发进行推导,也欢迎给出推导和计算过程。
不过也要注意,就算刚体更贴近现实,毕竟仍是抽象模型,按「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变量」这一思路继续,那还可以继续考虑物块和墙壁的微小形变、绳子的形变等等,可以建立更精确的物理模型、进行更细致的仿真……这一过程是无穷无尽的。无谓追求「更贴近现实」很多时候意义不大,毕竟分析和计算也是需要成本的,没人愿意天天做亏本买卖。
我选择质点作为抽象模型,算是比较简单、并且能带来一些教育意义(数形结合、矢量分析)的方式,而且高中物理是大部分人物理知识的顶峰(虽然看下来似乎高中物理没过关的也不在少数)
woodfizky
100 天前
@Linho1219 #61
物理的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物理就是物理,他是不会变的。
区分高中、大学物理的原因在于教授对象平均水平不同,但是对于分析物理问题来说,就不应该用所谓初中、高中、大学物理来局限。

你提到了力矩,我大学物理没怎么学,高中物理倒是不错。这个题我的解题思路,其实是从重力势能出发的。
如果没有东西阻止重力势能的释放,那么重力势能释放了就是会变成动能,变成动能了,质心就是会位移。
有重力势能的质心有位移趋势,但是没有位移,那就必然说明,有支撑力或者摩擦力等力在阻止位移。

如果解题的时候用学习阶段来局限自己,那是考试考习惯了,其实是思维被局限了,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呀!

我个人认为很多高中物理题是出的非常不好,很差的。
出题人总是会找一个理想场景去教授他想要教授的一个知识点/解题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找了场景之后,加了太多限定条件,太多理想化的设定,导致学物理这件事情变成应付考试,而非真的去理解物理,感受物理了,这种教育从教授物理本身来说,是不对的,是失败的。

回到这个题,如果你还是用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去局限自己,那么假设我把题目稍微改一下,我把绳子与物块的连接点移动到非常靠右,甚至直接连到右上角的位置,然后再问你有没有摩擦力,这个时候还打算把物体视为质点去做受力分析,就会让人非常难受,因为你自己的直觉告诉你,如果墙很光滑,物块应该会旋转着往下滑才对。

所以才要用更先进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因为你会发现高中物理有些方法论是过时了的,不适用于大部分场景的。

学物理就是学物理,而不是学做题。
做题和考试是一种落后的、局限的练习和考察一个人对于问题的分析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提出能力的考察方式。
v2s
100 天前
@litchinn
不一定,做个更简单的类比,就用绳子拉一个靠在墙壁的木块,此时摩擦力可以 [ -最大静摩擦 ,+最大静摩擦] , 完全取决你用多大的力去拉绳子,这个木块都可以静止。
可以说,现实情况是 无穷多解下的某一确定值,但只有部分信息得到这个确定值。
allplay
100 天前
@woodfizky
举个例子
中学的体系,回答不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光速在水中会变小?
量子理论介入后,才能完美解答。
但是到了这个境界回过头再看,大道至简。
allplay
100 天前
@v2s 应该这样类比,绳子牵拉住的是一个圆球,圆球个墙壁有摩擦吗?
然后圆球开始变形,变成一个方块,这个时候还有摩擦吗
前提是绳子拉住质心
Linho1219
100 天前
@woodfizky #62 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所说的「高中物理」并不是局限或者「低贱」,只是指代使用「质点」这一简化模型进行分析,好处是方便、简单、理解成本低,缺点是精度没那么高。你可以选择更精细的模型,例如「刚体」,或者更精细地其他模型,精度更高,但是分析和计算成本更高。可以理解吗?这是在精度和分析的时间精力成本之间的取舍,不是对自己知识阶段的局限,或是贬低云云。
我在测绘专业,对力学涉及不深但不是没有,至少有能力一些更高的水平上分析。我大可用更高的抽象模型写出十几页的报告;我父亲是土木工程师,他的力学水平更高,可以写出更详尽的分析;我还可以找我的大学物理老师,他是凝聚态物理学方向的教授……可是,有必要吗?写出来有人看吗?写出来你买单吗?
我想您的岁数比我这个大学生大,阅历和经验也更加丰富。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取舍,您经历的应该比我多,不至于不明白这个道理。更精密、更贴近现实,就意味着更多的成本。
所谓「物理就是物理,他是不会变的。」有失偏颇。物理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数学建模,不变的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数学建模。既然是建模,就有精度高低。
至少在物理方面,「更先进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我比您应该更有发言权。不使用是取舍,不是不会用。
allplay
99 天前
@Linho1219 高中物理如果不简化到质点话,很多题目会极其复杂,甚至因为条件不够而无解
allplay
99 天前
@yianing 只能说有旋转的趋势,而不一定会发生旋转。也不一定会发生摩擦,只能说各部分压力不均等
Linho1219
99 天前
这一层之前的回复我都认真看过了。理解有偏差的我都回了帖作了说明;实在坚持自己观点的我也不想说什么了,毕竟是情分不是本分,你杠你对。
这个帖子下的讨论比原帖理性、友好多了,这是很好的事情。我想 v2 就应该是这样的。
之后的楼层我不一定会回复,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如果意犹未尽的话,可以拿着帖子中的矢量图到原来的帖子里,把那些争吵画到图上看,基本就能发现问题。(例:原帖中的某条:「从极限角度出发,假设绳子无限长以至于与墙面平行,此时没有摩擦力,推广可知原题无摩擦力」——绳子与墙面平行意味着矢量图中哪条线发生了变化?从图中能否看出这种情况没有摩擦力?这个结论能否推广至原题情境?)
unused
99 天前
@woodfizky 你这个能量角度的思路也是对的,可以通过分析在几何约束下发生微小旋转时质心是上升还是下降,找到边界条件。跟力矩平衡是等价的。
allplay
99 天前
@Linho1219 那我接过大旗,继续杠

这个题里面,还可以从摩擦的本质,细微的形变,来看。
物体表面有其能够最大的摩擦力上限,这个是其特性。如果外力超过其能提供的摩擦力上限,则发生位移。
如果是个光滑表面,不能提供摩擦力,那方块就得真实移动,而不是仅有移动趋势。
那,光滑表面,方块会移动吗。……
Jerry02
97 天前
哈哈,今天周一,我来更新一下状态,原贴主已经胜利啦,他已经选择“原谅”各位意见与其不一致的 V 友了呢😁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4900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