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我在看米指导的这期视频( [道德、网络道德和实名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j411i7NT/?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8396484cfb8e0ee9b5e50660677e0f0b ),如果楼主和 v 友没有看过的话可以看一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据我观察很多生活中的“坏人”实际上是部分老一代人和他们的子女,因为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生活资源极其匮乏造成他们万事想占便宜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也被他们潜移默化的传给了下一代。
看到这个贴子有感而发,分享一下之前的一件事情,很久不打长文字,想到哪写到哪,阅读起来可能不太顺畅,请见谅。
前两年我在波士顿 YMCA 的 Food Bank 协助工作人员发放免费食物,我们提供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冷冻的各类肉品、速食食物、大桶的果汁饮料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 Costco 、Trader Joes 等常见超市可以买到的。里面的食物真的是非常好的,其中冷冻披萨我印象深刻,因为同款 Trader Joes 好像 15 还是 20 刀一张。食物每周周一到周六上午 10 点开始到下午 3 点都可以来领取,周日好像是 11 点到 2 点。
我平日去邮局的路上经常能看到在那里排队领食物的人,每次路过看到排队的有接近 30 个人,其中很多时候全是亚裔。当我在那里开始工作以后发现这里面除了一对越南裔老夫妻,剩下都是说广东话的老头和老太太大概 50 岁到 70 岁之间。
起初我觉得管理食物分发的意大利阿姨非常不友好,有种族歧视嫌疑,她对待那些说广东话的人很不礼貌,就是呼来喝去,因为她们不会说英语。但是做了一段时间这个工作以后我也开始对她们感到不适。
首先,领取这些食物没有任何门槛,你可以在时间内直接过来,一次进屋子 3 到 4 个人,屋子里的东西你随便拿。最开始对于拿多少东西没有限制,YMCA 甚至提供环保袋帮你装东西。然后事情就开始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发现有几个老头老太太一次拿很多东西,真的是很多东西,提供的环保袋是宜家的那种搬家用的环保袋,我印象里一个能装至少 3 个 ATX 全塔机箱。她们每次要把袋子装得满满的,重到她们自己得一点一点拽着这个袋子往外走(后来学聪明推小推车过来了)。这一袋食物给我一个人吃,我能吃至少 1 个月。
当时毕竟处于疫情期间,我能理解很多家庭确实面临经济困难。令我困惑的是,我听说低收入家庭每周都有接近 800 美元的现金补助(因为我今年年初也收到了 IRS 好像是 1700 美元的支票,因为疫情期间我符合领取条件但是没有申领过),而且那时超市物价没有什么波动。但是抽象的事情也开始了,因为后面来的人发现基本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拿的了,所以一些人开始在食物发放前,也就是 10 点前就在 YMCA 门口排队。然后就是排队的人来得越来越早,我当时兼职 YMCA 的前台早班,我在 5 点半过去开门的时候已经能看到有人在 Food Bank 那块门口排队了。
后面出现的事情,包括但是不限于:波士顿因为冬天很冷阿姨们开始用小推车和板凳早上 5 ,6 点占座排队,后来的人把凳子和推车丢到一边,阿姨们回来暴怒开始打架。是的,一群 50 到 70 岁的老头老太太在冬天户外大乱斗。后面不得不打 911 叫警察过来。再往后食物领取实行登记制,第一次来的人现场领一个带条形码的小卡片,其中绑定你的手机号、名字和住址,每个家庭限制一张卡。每次领取食物总量限制为一个 3 人家庭一周的量。你可以在来领食物的时候预约下次领食物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有大概 20 个名额,一周总共可以来领两次。
因为我能说中文,我在前台工作之余就志愿帮助这些大爷和阿姨进行登记和预约工作(本来楼上还有个会说广东话的 abc ,但是这哥们弄了几天后就开始躲着那个意大利阿姨了,还奉劝我别去掺和)。阿姨们发现我会说中文后一个个和我先套近乎再倒苦水,说这个意大利碧池歧视她们不听她们诉求。我当时也是天真,还有所谓服务精神,我就说没事儿,有啥问题你和我说,我帮你解决。然后,然后阿姨从兜里摸了三张卡出来让我帮她预约。直接给我整不会了,我只能去后面请示一下上司,她过来一看就和我说这个人是惯犯,只给她约一张卡,剩下的卡没收作废。我委婉的转告给阿姨以后她还犟着不走,当时她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预约,因为占用了 YMCA 的大厅,导致非常拥挤。帮她预约完一个后阿姨我和僵持了接近 15 分钟,然后指着我鼻子骂了我一顿扬长而去。
这样的事情,后面还发生了很多次。因为预约时间早就意味着能更早的挑选卖相好一点的果蔬,以及牌子好一些贵一些的其他食物。所有预约的人都想约最早那个时间段,但是这个导致一些有早班或者早上送孩子上学的人只能预约晚一点的时间。尽管已经说了请大家不要拿太多东西,但是还是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喜欢趁人不注意偷偷往袋子里多塞一堆东西,抓到以后就在那里嬉皮笑脸。后面那个意大利阿姨只能尽量每次都在屋子里头站岗。
这个事情当时让我感到很无语,因为领食物这个事情各取所需,是一个互相帮助的事情,硬是变成了零和游戏,我不提早排队、我不提前预约、我不多拿东西我就输了。最后不得不加上了各种条条框框让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变得非常复杂。
但是我老爹告诉我这不奇怪,因为这些老头老太太早年在国内的时候如果没有背景和关系,还要道德高尚,那怕是早就被饿死了。这种年轻时候物质匮乏的记忆很容易刻在他们的骨子里,进而传给他们的下一代。平日里那些上车要抢、去超市买东西要抢的大概率是这一批人。他的观点是过几十年熬过这些老人,我们的社会整体素质就会上来。当然我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