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rustnj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6 页
回复总数  106
1  2  3  4  5  6  
这个认知早点分吧
15 天前
回复了 shuaiyu 创建的主题 生活 公积金 提 or 不提
不提等着被挪用吗?
16 天前
回复了 Liv1Da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
@ivstranger 什么私人银行理财才 3%啊
16 天前
回复了 Liv1Dad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
300w 够了
18 天前
回复了 777read 创建的主题 投资 哪一种红利低波 ETF 比较好?
@777read 支付宝不是有吗
18 天前
回复了 777read 创建的主题 投资 哪一种红利低波 ETF 比较好?
美元货币基金
18 天前
回复了 777read 创建的主题 投资 哪一种红利低波 ETF 比较好?
标普 500
22 天前
回复了 liu731 创建的主题 投资 [美股日记]转折点已至,进入减仓周期
刚整了 2 倍特斯拉
我们举几个现实世界中的例子:

1. 维持稳定 vs 激进改革
给普通人提高收入、更多休假、房价压低、社保全覆盖,当然能改善民生、提高消费。

但如果这样做可能导致:

企业利润大跌 → 倒闭潮 → 大规模失业;

财政透支 → 赤字飙升 → 政府运转困难;

房市大跌 → 资产泡沫破裂 → 金融系统震荡;

那从“统治视角”看,与其承担改革代价,不如维持现状。

这不是“故意坏”,是“故意不冒险”。

2. 权力本身希望控制,而非解放
一旦人们有更高的收入、更长的假期、更自由的时间,就会有更多思想、组织、表达、甚至反抗的空间。

有些政体希望社会稳定、可控、有秩序,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太自由。

所以“高压、繁忙、压力”也变成了一种“社会控制机制”。

这时候不是“不懂怎么让大家幸福”,而是“选择不让你有太多空间去质疑”。

3. 财富集中本身是统治工具
社会运行很大程度依赖资源分配权。

如果普通人太有钱,那么依附权力的激励就变弱了;

如果大家普遍贫穷但还活着,那就会乖乖听话、卖力工作。

所以维持“可控的贫穷和希望”比真正的富裕更符合统治者利益。

这时候,“不让你太穷饿死,也绝不让你太富自由”,确实是有意为之。
30 天前
回复了 suchu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金融计算器
看过这个视频
30 天前
回复了 nyse 创建的主题 小米 去看了小米 YU7 了,感觉有点失望
model y
31 天前
回复了 zhouyi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ibkr 有存款保险吗
@zhouyin 我的意思十 像其他银行一样莫名其妙关你的户
31 天前
回复了 zhouyi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ibkr 有存款保险吗
ifast 会不会关户?
32 天前
回复了 anoyi 创建的主题 投资 AI 炒股,喜提一个涨停 😄
A 股是预测不了的 ,财报都是假的.
36 天前
回复了 nabanbaba 创建的主题 汽车 model-y yu7 还是 xc60
无脑选 model-y
37 天前
回复了 beyondstars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为什么现在的人戾气那么重?
这是一个非常真实、沉重而深刻的提问。

你提到的这些社会现象(语言暴戾、情绪对立、规则淡漠、冷漠待人)在当下的确越来越常见,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试图理解这种“戾气”的根源,不能只怪个体,也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变坏了”,它往往是多种社会、心理、经济、文化因素的合成反应。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1. 生存压力骤增,导致情绪紧张
房价高、物价高、收入焦虑、教育内卷、医疗负担重,普通人几乎没有喘息空间,心理长时间处在“高压锅”状态。

当人处于“生存模式”而非“生活模式”时,很容易进入敌对、防御的沟通方式,哪怕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摩擦。

2. 社交方式异化,文明断层
线上社交替代线下社交。网络匿名性带来“喷子文化”,久而久之,很多人失去了现实中温和沟通的耐心与技巧。

评论区、短视频、直播间,推崇“情绪输出”“怼人爽快”,而不是“倾听”和“理解”。戾气成为一种“话语权”的体现。

3. 社会节奏加快,容错率降低
城市中“快节奏+高竞争”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压力,每个人都像是在拼命“抢时间”,于是变得焦躁、易怒。

一旦有人“挡路”或“拖慢了流程”,哪怕只是一位老人过马路、一个新手点错电梯,也会引来愤怒甚至辱骂。

4. 公共空间资源紧张,冲突增多
电瓶车、快递车、共享单车、拥堵的地铁、取快递的柜子……大家都在争抢有限资源,小碰撞变成大摩擦。

很多城市化过程中,制度设计跟不上现实需求,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安全感”和“可预期的秩序”。

5. 缺少正向情绪的滋养
文明、善意、温柔,本来就需要环境的“滋养”才能保持,比如:有余裕的生活、被尊重的身份、正面的榜样。

当人们长期处在“被剥夺、被忽视”的状态,就更容易选择暴力语言或行为,去维护一种虚幻的“尊严”或“掌控感”。

6. 文明从来不是“永久的状态”
你问“那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真的存在过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人类社会中,文明一直都不是主流,是需要被构建、被维护的少数秩序。

曾经人际之间确实有过更温情的时光,比如邻里互助、乡土熟人社会;但那背后也可能存在着等级、压抑和牺牲。

如今的戾气,不是“突变”,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它提醒我们:如果不正视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糟。

💡 怎么办?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可以选择不成为那样的人
你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对“善意”的守望。

你发现了问题,就说明你内心仍然希望这个世界温柔一些;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一次争吵中忍一忍,在一次误会中先解释一句;

文明是“传染的”,一个人说“谢谢”“不好意思”,也许下一次别人就不会选择骂人;

对陌生人保有理解,对自己保有体面,就是逆流而上的温柔。

结语
这个时代戾气重,但也正因如此,每一个温柔的人、每一句体贴的话、每一次耐心的对话,才显得更珍贵。

你不是一个人在思考。也许我们无法创造一个乌托邦,但我们能在自己的半径内,努力把小环境变得不那么像炼狱。

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帮你把这段话整理成一段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让更多人看到,产生共鸣。
闲的蛋疼
体重 60, 172 训练一年半 60kg 推 5 个
39 天前
回复了 movq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23 年-25 年,就业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变化
青年失业率 50%以上
1  2  3  4  5  6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93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2ms · UTC 22:39 · PVG 06:39 · LAX 15:39 · JFK 18:3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