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ravel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HTravel

HTravel

V2EX 第 688168 号会员,加入于 2024-05-05 21:58:03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5305
HTravel 最近回复了
8 小时 3 分钟前
回复了 bborin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移动 sim 卡莫名其妙坏了,你们出现过吗?
我电信就恰好在回老家时,打算用卡针取出来,但卡槽都还没推动之前,SIM 卡恰好坏了,纯粹的软件损坏。也是几天后回到工作城市后用其他手机试,才确认是该 SIM 卡坏。

现在有高可用意识,出门都是 2 部手机、4 个运营商的 SIM 卡。
8 小时 8 分钟前
回复了 mystical 创建的主题 NAS nas 的影音工具你们用的什么
我从来不刮削,我都是直接看。估计可能因为我是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吧。

下某个影视综艺前,肯定在哪看过介绍,否则我干嘛下它?所以下了后直接看就行了。

如果看了觉得好,那就保存下来。保存下来自然也不用刮削,我都知道是什么视频了,为什么二刷前还要看海报?搞的像我不识字似的。
1.应该用 iCloud 的 2FA 。但仅靠这个依然不保险。

2.必须定期从 iCloud 导出所有密码为 csv 文件后到本地加密保存。该文件会导出 2FA 。
3 天前
回复了 baby0w0 创建的主题 Apple 关于 iPhone 与 esim 的问题
我以前也不接受双持,然后就会发现各种问题,就像数学方程一样,就是无解。双持后,几乎什么问题都能搞定。

只要你是男性,那不恰好两个裤兜嘛,现在出门又不用带钱包、银行卡什么的,正好两边各装一部手机。

虽然现在手机质量很好,但概率上存在忽然坏的可能,更别说手滑摔机。到时点餐、付停车费不就没法进行了,多尴尬。所以我现在就是双持的绝对爱好者,不让双持都不行。甚至考虑到了手机损坏时手表还能付款这种 3 副本,异地短期自驾游时,甚至会带 3 部手机。

而且互联网本身,不也是玩两地三活这种多副本嘛。大家走到最后,都是发现多个,才是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唯一解。

而且现在不能排除为你好忽然由于电诈原因快速停你机。我两部手机就是移动、电信、香港 3HK 、澳门 CTM 4 家运营商。起码可以保证即使被误停机,两部手机流量依然是可用的,即使短时间忽然不能拨打国内电话都不影响,只要流量通,短期内生活相关的消费就不受影响。

我甚至有两个微信号,没有绑定手机号,但都通过国内外流量消费过多次肯德基这类,就是为了确保这类帐号各项功能正常。以便真不幸遇到微信主号被误封后,起码短期生活能不受影响。
@OneLiteCore 如果你们公司都允许引用互联网上的 repo ,那平时时不时上传点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代码轻而易举,基本上不存在离职时才统一拷贝给自己埋雷的事。

我们当时研发部门是与互联网隔绝的,每个研发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真实业务需要,单独申请访问互联网,但代码库是严格管控的,每个人的机器上,都有公司信息安全部门研发的监控工具在实时监控,且根据申请的权限来决定是否赋予互联网权限。上传自然是重点监控的,常见的口子都堵上了。即使想通过 U 盘拷贝都不行,研发员工根本没权限。原则上不允许直接引用互联网上的 repo ,要引用都要走流程申请来获取某个固定的版本。

所以我后来从研发转到公司其他部门时,才将我的代码费尽心思搞了一份。又在离职时通过邮件想办法拿了出来,也就是考虑到离职时对非研发员工不会审核那么严格。
6 天前
回复了 momowei 创建的主题 云计算 感觉大家对国外云服务商是不是更包容
@untitledabc 你这评价标准就有问题啊。技术是否领先,要看构建出的应用的可用性是能达到几个 9 的。不能因为你的技术方案完美符合云服务原生要求,虽然它每年崩溃几十次(按外网统计的国外那几个云基础设施的公开记录),但依然更领先😂
看了这么多回复的,很好奇,你们从来都不写框架、工具类之类的吗?这类难道不值得带走?那我岂不是又回到了新员工状态,与新入职的人有什么不同?全靠大脑里记得那些?

我就七绕八绕,通过很复杂的机制,把自己的框架代码带出来了。我的框架代码可以同时支持 GUI 和命令行两种界面,甚至运行时能支持 excel 、html 这种方案。也就是一份代码,会根据需要自动变成 GUI 、命令行、excel 、html 这种运行界面。excel 和 html 这两种运行界面显然就是日志,方便事后直观的看程序运行过程、定位问题。也就是说,我的日志,和 GUI 运行界面几乎是像素级的一致。

虽然说自己重新写肯定也能写出来,但工作量并不小啊。

还有我以前通过汇编写的 java 启动器、windows 右键菜单等等很多细节的东西,也带出来了。以前可没有 AI ,写这些代码非常费大脑。在没有 AI 辅助下,我不敢保证我大脑还有这么好的状态,能重新把他们还原回来。

我现在给自己写的家庭数据中心,同步/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快照,就是基于我自己的框架来的。在 Windows 、macOS 、docker 、安卓 termux 中,都在欢快的跑着,持续证明着框架的持久生命力。

数据是跟随人一辈子的,我就在持续打磨这套框架,希望也能跟随我一辈子。像前段时间就在思考,是不是在 GUI 、命令行这两种界面基础上,再加一套 web 界面?但问题是,既然是 web 界面,就说明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既然远程网络通着,那我用 mstsc 或 VNC 不就行了嘛,干嘛还要多此一举用 web ?所以不了了之了。
7 天前
回复了 momowei 创建的主题 云计算 感觉大家对国外云服务商是不是更包容
@untitledabc 每增加一个小数点的可用性,成本是线性增长的。单设备/单中心是 99%可靠性,那两台就是 99.99%,3 台就是 99.9999%。所以架构设计有银弹。

选主可以分场景,可以不发生脑裂的那些场景,全自动化。其余的,全部人工操作。因为大型服务,本就会配置 7x24 小时运维人员(至于小型服务,本就不重要,那就低成本放在一个区呗,挂一天就一天呗)。遇到某区故障了,各区运维人员此时就是上帝,站在上帝视角互相打个视频电话确认下切换到哪个区,然后手动切换即可。也就是说,最多也就是只有 10 分钟的服务不可用。像去年的 CrowdStrike 大规模蓝屏事件,导致机场电脑全罢工,航班全部取消了 1 天。如果只是停摆 10 分钟,几乎可以说对所有航班没影响。

另外,真正重要的大型服务,自动扩所容完全可以去掉(而且数据库这种真正存数据的持久性核心,压根也没见谁敢自动扩所容)。反正我以前做的某全国性的大型基础设施,都是建设时就配置好最大容量,压根不自动扩容。真需要扩容了怎么办,机房再建一套更大规模的,然后在凌晨把数据和服务割接过去即可。概念和操作简单到极点。

说白了就是,各种微服务以及由此带起来的各种自动化部署、管理、运维等概念和基础设施,完全可以不用。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88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7ms · UTC 20:09 · PVG 04:09 · LAX 13:09 · JFK 16:0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