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HTravel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19 页
回复总数  371
1  2  3  4  5  6  7  8  9  10 ... 19  
7 小时 58 分钟前
回复了 bborin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移动 sim 卡莫名其妙坏了,你们出现过吗?
我电信就恰好在回老家时,打算用卡针取出来,但卡槽都还没推动之前,SIM 卡恰好坏了,纯粹的软件损坏。也是几天后回到工作城市后用其他手机试,才确认是该 SIM 卡坏。

现在有高可用意识,出门都是 2 部手机、4 个运营商的 SIM 卡。
8 小时 3 分钟前
回复了 mystical 创建的主题 NAS nas 的影音工具你们用的什么
我从来不刮削,我都是直接看。估计可能因为我是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吧。

下某个影视综艺前,肯定在哪看过介绍,否则我干嘛下它?所以下了后直接看就行了。

如果看了觉得好,那就保存下来。保存下来自然也不用刮削,我都知道是什么视频了,为什么二刷前还要看海报?搞的像我不识字似的。
1.应该用 iCloud 的 2FA 。但仅靠这个依然不保险。

2.必须定期从 iCloud 导出所有密码为 csv 文件后到本地加密保存。该文件会导出 2FA 。
放啥备胎,我就坚决不放,也不叫保险救援。都是网上买个胎,到了后自己开去路边店换。
3 天前
回复了 baby0w0 创建的主题 Apple 关于 iPhone 与 esim 的问题
我以前也不接受双持,然后就会发现各种问题,就像数学方程一样,就是无解。双持后,几乎什么问题都能搞定。

只要你是男性,那不恰好两个裤兜嘛,现在出门又不用带钱包、银行卡什么的,正好两边各装一部手机。

虽然现在手机质量很好,但概率上存在忽然坏的可能,更别说手滑摔机。到时点餐、付停车费不就没法进行了,多尴尬。所以我现在就是双持的绝对爱好者,不让双持都不行。甚至考虑到了手机损坏时手表还能付款这种 3 副本,异地短期自驾游时,甚至会带 3 部手机。

而且互联网本身,不也是玩两地三活这种多副本嘛。大家走到最后,都是发现多个,才是解决复杂场景问题的唯一解。

而且现在不能排除为你好忽然由于电诈原因快速停你机。我两部手机就是移动、电信、香港 3HK 、澳门 CTM 4 家运营商。起码可以保证即使被误停机,两部手机流量依然是可用的,即使短时间忽然不能拨打国内电话都不影响,只要流量通,短期内生活相关的消费就不受影响。

我甚至有两个微信号,没有绑定手机号,但都通过国内外流量消费过多次肯德基这类,就是为了确保这类帐号各项功能正常。以便真不幸遇到微信主号被误封后,起码短期生活能不受影响。
@OneLiteCore 如果你们公司都允许引用互联网上的 repo ,那平时时不时上传点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代码轻而易举,基本上不存在离职时才统一拷贝给自己埋雷的事。

我们当时研发部门是与互联网隔绝的,每个研发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真实业务需要,单独申请访问互联网,但代码库是严格管控的,每个人的机器上,都有公司信息安全部门研发的监控工具在实时监控,且根据申请的权限来决定是否赋予互联网权限。上传自然是重点监控的,常见的口子都堵上了。即使想通过 U 盘拷贝都不行,研发员工根本没权限。原则上不允许直接引用互联网上的 repo ,要引用都要走流程申请来获取某个固定的版本。

所以我后来从研发转到公司其他部门时,才将我的代码费尽心思搞了一份。又在离职时通过邮件想办法拿了出来,也就是考虑到离职时对非研发员工不会审核那么严格。
6 天前
回复了 momowei 创建的主题 云计算 感觉大家对国外云服务商是不是更包容
@untitledabc 你这评价标准就有问题啊。技术是否领先,要看构建出的应用的可用性是能达到几个 9 的。不能因为你的技术方案完美符合云服务原生要求,虽然它每年崩溃几十次(按外网统计的国外那几个云基础设施的公开记录),但依然更领先😂
看了这么多回复的,很好奇,你们从来都不写框架、工具类之类的吗?这类难道不值得带走?那我岂不是又回到了新员工状态,与新入职的人有什么不同?全靠大脑里记得那些?

我就七绕八绕,通过很复杂的机制,把自己的框架代码带出来了。我的框架代码可以同时支持 GUI 和命令行两种界面,甚至运行时能支持 excel 、html 这种方案。也就是一份代码,会根据需要自动变成 GUI 、命令行、excel 、html 这种运行界面。excel 和 html 这两种运行界面显然就是日志,方便事后直观的看程序运行过程、定位问题。也就是说,我的日志,和 GUI 运行界面几乎是像素级的一致。

虽然说自己重新写肯定也能写出来,但工作量并不小啊。

还有我以前通过汇编写的 java 启动器、windows 右键菜单等等很多细节的东西,也带出来了。以前可没有 AI ,写这些代码非常费大脑。在没有 AI 辅助下,我不敢保证我大脑还有这么好的状态,能重新把他们还原回来。

我现在给自己写的家庭数据中心,同步/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快照,就是基于我自己的框架来的。在 Windows 、macOS 、docker 、安卓 termux 中,都在欢快的跑着,持续证明着框架的持久生命力。

数据是跟随人一辈子的,我就在持续打磨这套框架,希望也能跟随我一辈子。像前段时间就在思考,是不是在 GUI 、命令行这两种界面基础上,再加一套 web 界面?但问题是,既然是 web 界面,就说明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既然远程网络通着,那我用 mstsc 或 VNC 不就行了嘛,干嘛还要多此一举用 web ?所以不了了之了。
7 天前
回复了 momowei 创建的主题 云计算 感觉大家对国外云服务商是不是更包容
@untitledabc 每增加一个小数点的可用性,成本是线性增长的。单设备/单中心是 99%可靠性,那两台就是 99.99%,3 台就是 99.9999%。所以架构设计有银弹。

选主可以分场景,可以不发生脑裂的那些场景,全自动化。其余的,全部人工操作。因为大型服务,本就会配置 7x24 小时运维人员(至于小型服务,本就不重要,那就低成本放在一个区呗,挂一天就一天呗)。遇到某区故障了,各区运维人员此时就是上帝,站在上帝视角互相打个视频电话确认下切换到哪个区,然后手动切换即可。也就是说,最多也就是只有 10 分钟的服务不可用。像去年的 CrowdStrike 大规模蓝屏事件,导致机场电脑全罢工,航班全部取消了 1 天。如果只是停摆 10 分钟,几乎可以说对所有航班没影响。

另外,真正重要的大型服务,自动扩所容完全可以去掉(而且数据库这种真正存数据的持久性核心,压根也没见谁敢自动扩所容)。反正我以前做的某全国性的大型基础设施,都是建设时就配置好最大容量,压根不自动扩容。真需要扩容了怎么办,机房再建一套更大规模的,然后在凌晨把数据和服务割接过去即可。概念和操作简单到极点。

说白了就是,各种微服务以及由此带起来的各种自动化部署、管理、运维等概念和基础设施,完全可以不用。
智力足够的话,就是看机遇了。刘邦带着自己县城的一群精英已经证明了,完全可以治理一个国家。

但绝大多数人都没这机遇,首先进不了大厂,没有这个大平台供你发挥,基本上废了。如果运气好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且创业成功了且给了你足够多的变现股份,那你也能一份冲天,任职级别高了,接触的都是牛人,认知跟着持续成长。
这其实是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建议你用的、和说会丢数据尤其是代码千万别用的,都是真话。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真实身高。

我就把 iCloud 作为我的一级数据源,我的核心数据,包括代码,都在 iCloud 上放的。

因为 iCloud 是目前业界唯一可用的 NAS 方案,没有之一。因为除了 iCloud ,还没有第二家也实现了手表、手机、平板、PC 端的数据原生全拉通。各种第三方方案,尤其是在手机上操作时,很可能是生成一个新副本,而不是编辑原件。

只不过代码的.git 目录我没在 iCloud 上面放。我自己写了同步、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快照的软件。对于代码,就是过滤掉.git 目录、jar 包、dll 等,只把纯文本代码推送到 iCloud 上。所以想通过 iCloud 直接 clone 一个工程是做不到的(现实中也基本没这需求),但的确能保证所有代码不丢。

我通过定时任务,每分钟会把所有本机变更文件推送到 iCloud ;每分钟都会对 iCloud 上增、改的文件执行增量备份;每 20 分钟 1 次高频率的全量备份;每天会再做一次增量、全量、快照备份,永久性保存。

所以别人说 iCloud 会丢文件,这是事实,但不会丢我的。即使 iCloud 同步时真搞丢了,但起码文件创建时那一小会,早在本机生成增量备份的副本了。也就是说,即使 iCloud 上真没了,至少本机还会有至少一个副本。如果是在本机频繁编辑某个文件,那本机显然会有该文件的所有历史副本,不可能丢。

iCloud 实际上是抽风性的丢。那就更不怕了,因为所有文件总会慢慢的推送到所有的 Mac 上,然后再通过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快照在各机的多个本地磁盘生成副本。
8 天前
回复了 Aboceder 创建的主题 推广 分享一个最近发现的高颜值社区
生活维度我已经看不上了。普通人能分享个啥,没多少值得看的。有这时间,我为什么不看一线艺人拍的生活类综艺?看着一群智力水平万里挑一的人(智力分很多维度,比如清北肯定是公认的高智商,但至少 99%的人写不出三体,因为这是不同的智力纬度。能做到全国范围知名的艺人,智力水平不可能低),在导演、编剧的精心打磨下,为了赚更多的钱,费尽心机制作大众感兴趣的节目。我花 2 小时看个节目,原始素材可能是 200 小时甚至 2000 小说。这种才值得我花时间消费。

电视剧、电影现在不怎么看的进去,也是因为阅历上来后,发现现在的影视剧编剧,整体的逻辑都不通,细节上也都是严重 bug (比如侏罗纪 4 ,一堆人在船上,明明知道海里有恐龙,但每个人就是不知道通过绳索等方式固定住自己,就是主动送人头。一群人上岸后,非要背对海的方向整理物资,以便两栖恐龙可以上岸把人直接拖走,简直是一群弱智海员。人可以被恐龙杀死,但你起码先讲点逻辑嘛),边看边骂脑残,完全看不进去。
8 天前
回复了 moudy 创建的主题 Apple 果不其然, iPhone Air 扑街了
Air 这定位就很奇怪。要轻薄手感好,就不能带壳。这就主要只适合娱乐圈的艺人们使用,而且他们因为工作原因也不能随便用手机壳,否则就变成免费替别人带货了,经纪人都不可能同意。但单摄,又大大限制了对艺人来说最重要的拍照功能。

我知道不少人会反驳说普通人咋就不能裸奔用了。普通人自然也可以裸奔,但要搞明白这本就是展示自己经济条件很好的方式。只要别磕到地上就发作文带节奏,那肯定可以裸奔用啊。我很讨厌小红书上各种抱怨手机不耐摔、折叠屏易漏液的帖子,我喜欢看新机摔了美滋滋又到货了新手机的正能量分享。
透明必然可读性差,无论是不是面向未来的 VR 、AR 。

透明还要可读性好,那就必须对文字描边,这不就是 Windows Vista 的效果嘛。苹果当前就是东施效颦。而且苹果在最新的 iOS26 beta 版,已经提供透明度调节选项,就说明苹果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搞出来的就是一坨屎。

很多人吹只有苹果 A 系列芯片才带的动。这可主要是程序员待的网站,你们从来都没玩过 UI 组件半透明度背景自绘吗?就这点破玩意,需要多大计算量?

见过视频播放没?拿台支持 iOS26 的老 iPhone ,打开一个本地 4K HDR 60 帧率视频,然后点击界面进入进度条模式。你说为啥不拿 120 帧率试,因为哥的 12PM 不支持。你就会发现,悬浮出来的大大的后退、暂停、前进、进度条、音量条等等各组件,不就是玻璃态 UI 嘛。现在可是绝不卡顿的 60Hz 快速刷新着。

一点毛玻璃特效,能有多大计算量,搞的一群人像没见过手机全屏 3D 游戏似的。
10 天前
回复了 momowei 创建的主题 云计算 感觉大家对国外云服务商是不是更包容
别说 AWS 不想骂,苹果、微软我也骂不动了啊。刚开始还自我解释说微软苹果是因为裁了测试团队导致的。后来看一直 bug 不断,反应过来不对啊,他们都是全球最顶尖的公司了,最牛逼的工程师,除了去他们公司还能去哪?他们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养不起、招不到足够的顶尖及合格工程师。只能解释成美国工程师不够了。其他人也都是拿咖喱味调侃,都是在说美国本土培养不出足够工程师了,只能全球挖二三流的。

两地三中心,同城双活,异地三活。结果就这?配错一个 DNS 就这?上不了 ZOOM 会议算什么搞笑解释。这么大的数据中心规模,每个数据中心安排运维团队 7x24 有人现场值班很难么?出问题了,刚才改动 DNS 的人总还在吧,难道他不测试一会再下班?就算远程改的配置导致网不通了,用电信网络给现场运维团队打电话,让立即回退 DNS 版本很难么?这本就应该是操作前的预案才对。正规操作,本就应该是先写成 step by step 的操作指导书,各方评审通过后,再出差到现场去执行,同时专家团队在后方远程保障。现网任何一步执行结果预期与指导书中的结果不一致,都应该暂停,由远方专家团队给出意见。无法给出意见的,今晚先回退。而且这类几百万个公司运行在上面的数据中心,执行任何现网升级、打补丁,本就应该先在研发环境的数据中心由测试团队建立镜像环境验证。

💊
10 天前
回复了 ggp1ot2 创建的主题 美酒与美食 茶叶是不是应该煮而不是泡
以前在英国时,去客户那,他们有那种冲茶机,各种茶可以选。茶里面加了糖,有几种口味很好喝。我们每天中午去蹭好几次。

回国后超市、淘宝买了英国的各种茶,自己各种加糖试,味道差太多
10 天前
回复了 sailors 创建的主题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重大故障!
AWS 为什么连两地三活都不会建?

别说它有。这时候不起作用,那还什么时候起作用?
10 天前
回复了 p1gd0g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CORS 会被废除吗?
CORS 简单的像 1+2=3 一样。你想爬别人网站的话,自己写一个 HTTP 解析代码,有个毛线的 CORS 。CORS 不就是为了用户和网站提供商安全,特意在浏览器层面添加的限制嘛。
10 天前
回复了 felixyale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大家家里网络怎么架构的啊
@383394544 那说明你没公网 IP 。否则光猫上不给你密码,不让你配端口转发,公网 IP 基本上就用不了。

光猫能桥接的话,只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端口转发,非常方便。
1  2  3  4  5  6  7  8  9  10 ... 19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90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6ms · UTC 20:04 · PVG 04:04 · LAX 13:04 · JFK 16:0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