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UnluckyNinja  ›  全部回复第 2 页 / 共 12 页
回复总数  231
1  2  3  4  5  6  7  8  9  10 ... 12  
37 天前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JavaScript nstr - number → string, but looks good
@bli22ard #24 不过这么多人都看错,不怪你,得怪作者毫无必要地放了很多计算过程当作例子,网站文本存在误导,“修复浮点精度问题”但实际上只是显示上,而不是给出一个精确的计算结果。
然后 11 楼举了的例子也有一定误导,我用高精度库了更可能是因为我需要准确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数字转字符串看起来好看,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个库本身就是只有 number 类型到 string 类型转换,这么一个目的和功能。给定一个数字,返回一个字符串,就这么简单,甭管输入哪里来的,用户提供的,库作者想管也管不了。做 OJ 的时候也没人问 input 怎么来的吧。

不过本来我也不太看好这个库,为了这点功能徒增太多了复杂实现,
如果本身就要精度正确,那直接上精度库就好了,
如果要裁剪小数部分,那 toFixed 就可以了,去末尾 0 那就再加个正则替换。
如果为了智能判断高熵部分并展示……我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一个需求,为什么要去在乎一个比 epsilon 小很多的噪音,就算如此,展示比 epsilon 小的值,为什么要做字符比较而不是基于数学方式去判断(例如 for 循环递增提取 5 位移到小数点后,tofixed(5)判断是否等于 1 或 0 ,而不是连续比较 5 个 0 或者 5 个 9 )
我很怀疑原作者的精神状态……
37 天前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JavaScript nstr - number → string, but looks good
@bli22ard #24 3000004/1000000 得来的可不可以?来自于网络的数据源很难理解吗?你管人家怎么来的,现在问题就是要展示这个数据,而你非要给计算上高精度库,关键是这个情景下就不涉及计算啊。
楼主热得快炸了,你就非得让楼主开空调?
@RoyCho #48 他图没挂,imugr ,换个好点的梯子节点就能看到了
38 天前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JavaScript nstr - number → string, but looks good
@bli22ard #22 怎么还没绕过这个弯,就不是精度的问题。会取近似值的,epsilon 都远远大于精度误差,根本没必要上高精度库,高精度库也解决不了显示问题。
就假设我有一个原始就是 0.3000004 的数(不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可能是网络,可能是可视化的数据集,总之这个数字本身就是这个形式),不需要计算,直接显示成人类可读字符串表示,这个情况你用高精度库有什么意义吗
这俩的光辉事迹都说烂了,哪怕站内搜一下
别说证书过期,大家巴不得域名过期服务终止拍手称快
大包 steamdb 看了下基本隔俩月就会打折,9 月底有秋促,应该会打折,大约 50 块
40 天前
回复了 Livid 创建的主题 JavaScript nstr - number → string, but looks good
说计算精度需求的都跑偏了,网站里面的示例很清楚了,就是为了解决数字格式化的问题,避免因为精度误差导致显示的数字过长或过早使用科学计数法.

不过 100 多行还是有点多了,网站的对比看下来,toFixed 其实很符合要求,只是不会移除尾部 0 ,那么其实再替换下尾部 0 就够了,一行解决
200.0003.toFixed(3).replace(/(\.?|(?<=\.\d+))0+$/,'')
(?<=\.\d+) 就是确保处于小数部分,避免移除了整数部分的尾部 0 ,可能还有其它边界情况没考虑,差不多这个意思。
42 天前
回复了 chinafengzhao 创建的主题 信息安全 CROS 同源问题的一些疑问
假设跨域情景下的三个角色:用户(以及使用的浏览器),用户访问的网站 A ,网站 A 请求的网站 B 。
首先要明确,跨域规则究竟是在防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用户访问网站 A ,或者用户访问网站 B ,网站与自身的互动都是同源的,被浏览器信任。
用户访问网站 A 时与网站 B 产生互动,用户可能并不知道会涉及网站 B ,网站 B 也不能信任来自其它前端的不可靠输入,这样的互动是浏览器所要阻止的。
所以,跨域规则是在防当前访问的网站 A 的恶意操作,保护用户与网站 B 之间的数据安全。
如果网站 B 允许网站 A 的跨域请求,那么实际上跨域保护的作用已经结束了。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 “我做为可能有恶意脚本的黑客……我的恶意 js……”
这里假定了网站 B 是恶意方,用户访问的网站 A 是正常的,但如果网站 A 都已经请求了恶意 js ,那网站 A 还是清白的吗?
OP 在 20L 举了一个 CDN 投毒攻击的例子,但你首先要想到,在 CDN 投毒之前,这一切是正常运作的,网站 A 请求了网站 B 的资源,网站 B 允许网站 A 的跨域请求。
后来其中某一方背叛了信任,虽然是不同源,但这根本不是跨域规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需要禁止的跨域资源访问(非法请求访问合法资源),这直接就相当于是注入代码了。

第二个问题,
> “它咋知道我的请求带不带身份呢”
你没写过附带身份凭证的前端请求?你不明确附带身份凭证,那浏览器就不会发送附带身份凭证的请求。凭证是由浏览器管理的,你无法在前端代码中修改跨域请求附带的凭证 https://fetch.spec.whatwg.org/#forbidden-request-header
> “这个服务端必须是为什么要必须明确呢?如果不明确会怎么样呢? ”
同样地,在跨域的语境下,你要搞清楚哪方是攻击方,哪方是受保护方(响应端、用户是被保护方,请求端是潜在的攻击方)。
不明确就说明后端根本没有考虑到可能有来自不明源的攻击,既然不遵循浏览器的安全规则,浏览器就当你是需要被保护的对象,禁止一切风险行为。
一般是这个流程:
在尽量不与现有 issue 重复的情况下,先针对问题提个 issue ,跟维护团队/合作者探讨下是什么类型的 issue ,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必要修复(确定完维护团队会给 issue 打一系列 tag ),这个阶段叫 triage ,一般需要最新版本的最小化复现,以便确定问题。
你可以同时在正文中表示愿意针对这个 issue 提交代码贡献,如果确定需要修复并且维护者愿意让你提交代码(也可能由于已有人在处理这个问题,就不需要你出力了),就进入敲代码提 PR 阶段。
PR 阶段会有人来 review ,双方确保最终代码正确、可维护、符合项目风格,如果没问题了,等人合并 PR 就结束了。
如果 triage 阶段确定问题已修复/是个误会/非计划,那就没必要提 PR 了,避免敲完代码后发现实际没有问题/工作重叠等问题。你现在就是遇到这种情况了😂,合作者说更可能是因为路径指向了过时的教程和文档,于是你可以:
1. 基于最新代码尝试复现,如果确定修复了,可以表示确实是个误会,新版本没有这个问题,然后关闭 pr 和 issue 就行了。
2. 如果你愿意更进一步,可以尝试解决路径过时的问题(在另外的 issue 和新的 PR 里完成)。
之前有看老菊的视频,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作者,恭喜圆梦
46 天前
回复了 HENIMAL00 创建的主题 Windows Windows 11 Pro 文件消失
@HENIMAL00 #9 怎么迁移的,用 U 盘?那不一定是新电脑移除的,每个环节经过的电脑都要看一下
安装 git 时不是有选项添加到环境变量,勾上就行了(忘记勾了那就手动加一下,一样的)
@UnluckyNinja #13 1.103.1 修了
52 天前
回复了 llej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国内访问 GitHub API 的简单解决方案
cf worker 可以反代,tos 里只写了禁止用于非法活动等,加下验证别开匿名使用就行,搜下相关案例都是被投诉用于欺诈的,只要别人不能用就不会被当成钓鱼站点了
@ThinkStu #24 害,还以为是啥呢,这不是你自己披露的嘛,知道你 v2 的帐号的人都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这能算开盒嘛?
根据你的截图,直接事实只有当事人发错了链接并撤回,实际上想发的是有关沉浸式翻译争议的帖子 https://ex.noerr.eu.org/t/1042477 ,曝光隐私是你的揣测。
V2 地址辨识度低,手滑发错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撤回也合情合理(至于复制错的原因,如果是看过往发言查成分说实话也正常,V2 不会隐藏二手交易的帖子,如果你限制了发帖查看,那二手相关帖子就变成唯一能看的新开帖记录了)。就算他从来没发错过,从后面新链接过来的人依旧可以从你个人主页里找到那条二手交易,把这当成曝光隐私有点小题大作了
单独说下第一点,他并不是假开源,而是先开源后闭源,和其它知名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了一个新的闭源版本相关的仓库替换掉了原本的开源仓库,原仓库被改名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一步臭棋),同时在新仓库里并没有说明这一点,导致很多人没发现新仓库其实不是开源的那个版本,就比如你提到的那个帖子的楼主。

开源源码在 https://github.com/immersive-translate/old-immersive-translate
3 年前归档,你去 webarchive 能看到 23 年 2 月以来一直可访问,帖子 23 年 8 月,所以其实是帖主搞错了

顺便贴两个链接:
稍早一些的帖子 https://ex.noerr.eu.org/t/1151127
应该是作者本人的回应 https://ex.noerr.eu.org/t/1151145
大家都在往坏的方向解读:你禁止第三方 api key 是为了推广收费服务。
你需要专门针对这个视角回应一下。

如果单纯是为了防止小白被骗(但这实际上不是你们应用的问题,你们也不应该因此影响其它正常用户的使用),
需要解释下为什么没有采取温和或者折中的方案(非常明确的提示或警告,通过隐藏开关启用等等)。

任由事态发展的话恐怕要覆水难收了
55 天前
回复了 ghjh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为什么他们的 noscript 要这样写
@shintendo #4 这瓜好像听过,但印象不深,刚才去回顾了下。现在突然发现,前几天某个帖子颇有种 deja vu 的感觉啊哈哈
1  2  3  4  5  6  7  8  9  10 ... 12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120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1ms · UTC 00:00 · PVG 08:00 · LAX 17:00 · JFK 20:00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