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lebb #40 其实看“神药”阿司匹林的发明历程,就能看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差别,看了这个坚信“中医”的,我只能说脑子有病!得治!
阿司匹林的研制历程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发现水杨酸: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柳树皮具有止痛和退烧的功效。1828 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酸,并开始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
2. 水杨酸的副作用:
尽管水杨酸对缓解疼痛和发烧有效,但它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很强,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7 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在研究替代高刺激性的水杨酸类药物时,成功地将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4. 阿司匹林命名与推广:
1899 年,拜耳公司将乙酰水杨酸以商品名“Aspirin”(阿司匹林)推向市场,并进行了临床试验,证实其对关节疼痛具有治疗作用。
5. 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
20 世纪,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发烧、头痛、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