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观中医之争有感

4 天前
 DeYiAo
虽然严谨的“科学”定义很晦涩,但经过正规理工科教育训练的总该明白,这宇宙间一切因果规律都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发生了一件事会导致某个结果,某个事情发生又一定有原因,比如生病-治病-康复,当然是最典型的科学范畴,不管你是不是中医。
所以我抛出一个极其反常识的观点,但仔细想想就是对的:从中国古代找到一位汤药的配方,完全按照中医办法熬制成中药,经过论证这种汤药还是成本最低,疗效最好,副作用少,且最适合普及治这种病的药,请问这种中医汤药是不是西药?
答:当然是,可以治病且副作用小的药就是西药,西药的定义是“可以治病,且副作用小的药”,从来可没限定过形态和来源,西药中一大把灵感来自各民族传统医药,更大的一大把来自于胡试一气研发出来的。
疗效好和副作用小的医药就是 西药。
706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142 条回复
MOMO0718
4 天前
再这样下去 这个论坛需要实装一下屏蔽词功能了。。。。。我再也不想看到中医帖了
wweir
4 天前
@Quik #14 这也没办法的事。
一个是拿 N 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去碰、去试看哪种有效果,自然是容易讲清楚里面的原理,但是不是能找到最合适的物质,难说。而且并不会因为它是相对纯净的物质,毒性、副作用就有任何的减少。
另一个是经验主义,找到了一种非常合适的混合物,效果由历史验证过了,相对已经是比较好的选择。但那么多物质,你想研究清楚它生效的原理可就太难了。

非要让我选择的话,特效药 > 经过现代医学检验的中成药 > 疗效明确的西药
NotLongNil
4 天前
玩文字游戏,就不要说自己是科学了
Ocean810975
4 天前
一般来说,只有可证伪的才能视作科学。
est
4 天前
关于中医我写了 6 条观点: https://blog.est.im/202002/stderr-003
fredweili
4 天前
你说的就是废医用药,有用的,经过现代科学检验的,可以留下
mayli
4 天前
第一句就错了 科学很简单 科学是讨论可证伪性的问题的相关方法

常见的可证伪的反例就是宗教,你没法证明上帝不存在,所以宗教就不是科学范畴
中药也有用科学范畴讨论的内容,比如提出某个药有效的假说然后检验。

科学普及还是要任重道远啊,宗教问题就别碰瓷科学了。
Vegetable
4 天前
恕我直言,你连西医和现代医学都没分清,却讨论何谓科学,令我很难认可。

你的问题的答案是:不是西药。
MozzieW
4 天前
你先把“西药”改为“现代医药”,把“西医”改为“现代医学”,再开始讨论这种问题。

中西医之辩,98%的责任来自名字。往前数一两百年,什么中医、西医都不靠谱。在现代医学的路上,中国参与的的时间并不短,参与程度也足够深。改革开放实行“赤脚医生”,也不是拿什么中医、西医做噱头,而是现代医学。

说到科学,得从数学开始。连数学是“发明”还是“发现”都搞不清楚的人一大堆,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知识参与讨论。中医没有论证成本最低,疗效最好,副作用少?中医根本就没说副作用。不引入数学,小学数学都没有那种,疗效、副作用全凭嘴巴说而已。

比如产科,杂七杂八的历史可以追踪到几百上千年,世界各地都有。实际上现代产科用到的知识、机械都没有 100 年,四维影像直接看胎儿不超过 30 年。生产的流程也是在不断改进的,而不是拿着一本几百的的书大声喊:“按祖宗的方法来。”

越古老的秘诀越厉害的,那是玄幻小说,而玄幻小说的人几万年说话口音都不变,生活作息一点变化都没有,妥妥的原始社会。
hazardous
4 天前
"生病-治病-康复"这是个宏观现象,如何解释这个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科学的精神,否则只能是个“经验”。

诚然经验也是有用的,但是无法推动社会系统发展。
wuruxu
4 天前
中医啥都能搞定,其实啥都搞不好
salor
4 天前
你先搞清楚你有没有能耐把你熬的这碗汤药里都含有哪些具体成分理清楚再来谈科学。
liCharlie
4 天前
疗效好和副作用小的医药就是 西药。你这哪里体现科学了,纯纯引战,叫现代医学都没人回说你
jinksw
4 天前
证明有效才是科学。如何证明有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其有效不会改变其是中药还是西药的分类。
somebody1
4 天前
唉,为啥大家说西医是科学,因为西医找到了原因,找到了解决方法,且可复现。

比如显微镜可以看见细菌,青霉素可以杀死细菌,所以青霉素是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治疗伤口感染。
这叫科学。

比如你感冒了,也不吃药,拜神拜了七天,感冒好了。我感冒了,也拜神拜了七天,也好了。但是拜神可不是科学。
为啥,因为你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感冒、为什么拜神能治疗感冒。
但是科学告诉你了,感冒是自愈病,你不拜神七天也能好。

这叫科学。

一副汤药能治病,下一个人也能治好,但是你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这副汤药能治疗这个病。这不叫科学,这叫经验医学,因为你没有讲清楚其中的关系。

就好比是鸡每天献祭鸡蛋,就能得到食物,这不叫科学,这叫经验。但是如果人出门了,没人投喂了,这种经验就会失效。
但是如果鸡知道自己是被饲养,而鸡蛋是饲养者需要的产物,只要有鸡蛋可收获,就会定期被饲养,那这就是科学了。这样当没有人投喂的时候,就可以解释这种不收取鸡蛋,不投喂饲料的行为。而不是觉得自己没有虔诚的祈祷。
MENGKE
4 天前
谁说中医好,那就祝他全家人一辈子只能吃中药好了
JarvanIV
4 天前
@MOMO0718 真该实装了,我再也不想看到结婚、彩礼、中医等等帖子了。。。
Quik
4 天前
@wweir #22 我觉得是一方面中成药的药厂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因为现在的利润已经能让他们躺着挣钱了,现在虽然留下骂名但也不耽误有人送钱。另一方面,如果历史上真的验证这种药物有特效,那么正常的药厂应该选择通过科学的方式确定到底是什么成分让其生效,足够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直接通过 FDA 认证,直接收割全世界的钱。恰恰相反,没几个中药通过了 FDA 认证,是因为药厂不愿意挣这个钱吗。国内有中药去尝试走这条路(尽管有可能是噱头),走的最远的是复方丹参滴丸,申请 FDA 的名称是丹通尼克胶囊,三期临床实验已经失败了。另外一个例子是中风醒脑液,这个知名中药在 Lancet (医学顶刊)上有一个[对照实验](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2261-X/abstract),结论是和安慰剂没什么差别。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考虑,更应该避开中药。

这里暂且不提你的特效药指的是什么,你的观点认为经过现代医学检验的中成药 > 疗效明确的西药,而我想说的,足够的临床试验这些恰恰是中成药不会去做的东西,不会进行双盲实验,不会写清楚药代动力学和药理毒理的作用机制。
另外,从药品研发的角度,现在有很多途径去构思新的药品分子,完全靠碰的只是一部分。另外你所提到的,“并不会因为它是相对纯净的物质,毒性、副作用就有任何的减少“,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药厂会写清楚适应症、禁忌事项,什么情况能吃,什么情况不能吃或者少吃会写的很清楚,吃完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也是明确的,这些都可以辅助医生来给出用药建议;而中成药,适应症写个大概,不良反应暂不明确,我是不敢用的。
Quik
4 天前
wclebb
4 天前
西药中一大把灵感来自各民族传统医药。
问题就在这「为什么『多数』中医药没发展成现代化医药」?

哪怕是像屠呦呦青蒿素一样,屠呦呦从文献研究入手,编撰了记载有 640 种药物的书籍,并先后进行了 300 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1972 年 11 月 8 日,屠呦呦领导的研究组从乙醚提取物中用色谱法分离提取出了多个单体成分,其中 1 个有抗疟效果的无色晶体提取物定名为“青蒿素 II”,并测定了熔点和分子量。1972 年 11 月 17 日屠呦呦在北京召开的“523”全体大会上,报告了首次青蒿抗疟 30 例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引起 523 项目参与单位的极大关注。

那为什么大多数中医药一定要用「尚不明确」来夸大药物?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4266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