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2er119 11 天前
主要对的产品找对的人很难,久而久之,国内信息化产业就只能这样半死不活的样子了。
大企业里有话语权的人不会用产品,不懂业务更不懂技术。 小企业主懂业务,只会想办法用盗版的财务和进销存就够了。 |
2
yangzzzzzz 11 天前
我们公司花几百万买的低代码平台,用了两周发现完全满足不了需求 二开还没开源的好用。
现在已经新起项目 自己开发了。 不知道是不是采购狠狠吃了回扣 |
3
NewYear 11 天前
自部署的还行,缺字典多研究下,类似 ERP 许多存储过程啥的反而明确了数据关系。
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实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才能用得顺利, 但维护人员通常不乐意, 一个是需求往往不靠谱(企业里的人只懂干活,缺乏系统化管理思维,俗称:想一出是一出), 又怕开发过程中漏改数据,错改数据等等(像我之前领导在做一些调整时,因为不熟悉成本知识,搞了个大 bug ),太容易出事。 三是各个系统对于二开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很开发但是要交不菲的费用,有的干脆就是不想你二开。之前在用友系统, 四是缺乏培训资料,例如用友金蝶都可以创建自定义单据,但完全搞不懂如何创建,系统自带的帮助基本上起不到引导的作用,还要单独找人付费培训 五是缺乏交流社区,网上有很多零散的资料,而系统运维人员的数量是海量的,国内开设论坛啥的门槛太高,基本上找不到地方进行交流,像楼主这样在非专门的社区,很难形成较好的交流。结论就是每个系统运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再提一个,诈骗行为 企业通常会被骗,就是企业内部的运维,卖系统的公司往往都说“哎呀你让网管做维护就行”,内部不会增加人员成本,然后老板真的让网管上,实际上,网管的知识体系根本就干不了,然后老板还认为你们怎么这么差劲又懒惰。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比如让系统运维人员干网管工作,精力分散后,就没有精力去打磨系统细节了。 再提一个,中小企业难以健康运行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无法中断的,但是企业可能因为业务量,淡季旺季等原因,呵呵,会搞“降本行为”,然后就会人力不足,无法支撑系统健康的运行。。别说各部门,就连 IT 部门都一样,结论就是运行状态很差,大家都不想背锅,IT 这边容易出现“系统有很多个,旧系统搞不清,只能做简单运维”,还有一些内部开发的系统,一言难尽,什么半成品都有,什么数据库字段类型乱用产生的 bug 都有。 还有一些小企业(每个管理部门只有 1 人),还想着上系统来节约人力,实在是…… |
4
NewYear 11 天前
“吃回扣”这个事在企业里少提。
我们 IT 部门有个小伙子,也是这种思维:“主管申购网管交换机是吃为了回扣,主管申购的行为管理设备有问题原因是吃回扣导致” 设备有故障就修,设备不符合就说明方案有问题,选型搞错了。。。和吃回扣有毛线关系啊。 为什么我说要少提呢?后来我升职当了主管,我发现他自己也在吃回扣。。也就是说他一边吃回扣,一边私底下“骂”别人吃回扣。 结论:这个世界不完美,是因为吃回扣的不是我。 @yangzzzzzz #2 |
5
TheOutgoing 11 天前
“回扣”是影响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之一。
在技术人的视角里,各种系统购买的决策可能很快就能从技术角度做出初步决策。 但是企业软件多的是积重难返的问题,一时大意选择了不合适的,回头也难。 至于不懂技术的视角里,购买决策被影响的因素就太多了。甚至对方销售帮他带小孩玩半天都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否声色犬马,这里面都一言难尽。 当然见得多的都是那种头脑简单,一拍脑袋的决策。没有对错,主要看看对谁有利 |
6
yangzzzzzz 11 天前
@TheOutgoing 因为我也是刚入职没多久 之前这个公司没有 it 部门,也可能是不懂被忽悠了。
|
7
yangzzzzzz 11 天前
@NewYear 技术选型不是 it 部门,是他们直接采购完了 给我们用,后面发现根本用不上。
吃回扣我不在乎 因为我也吃不到,但是影响开发进度了,白耽误 3 周时间 |
8
wizzer 11 天前
|
9
NewYear 11 天前
@yangzzzzzz #7
“是他们直接采购完了 给我们用” “他们”是谁? 没有需求就不可能专门花几百万去买一个东西,老板只是笨(老板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不是傻,你是老板你会随便买几百万的没用东西吗,还是下属提一个你买一个。 1 、谁提的“购买低代码平台”需求? 2 、谁进行的“低代码平台”选型? 3 、谁批准的购买那个“低代码平台”? 4 、谁验收的“低代码平台”? 5 、谁批准付款的? 6 、事后除了耽误工期,相关购买的几百万损失谁承担?耽误的工期谁承担? 几百万的交易不会一拍脑袋就做完全部决策的。 疑问太多,吃回扣我都懒得写在里面,吃回扣在这么多环节里,是问题吗。 |
10
yangzzzzzz 11 天前
@NewYear it 部门成立之前 低代码已经买好了,然后招的开发。他们具体我也不知道是谁。
|
11
forbreak 11 天前
我们甲方现在就是买了成熟产品和行业标准产品大公司产品现在搞了一头包。 我现在接手的通过几年的二次开发勉强能用。
另外几个业务线的买了就没用起来过,二次开发了一次好用不容易用起来,功能不满足继续二开投入太大费用根本批不下来。然后想抛弃掉,又有规定不能抛弃。事情一直就僵在那里。 我觉得你说的那个引入领军企业标杆企业的产品也不太行,因为大公司小公司包括不同地区差异性还是很大。照搬过来基本上没戏。 甲方工程部分就是引用的标准工程线的产品,但是他们自己内部的流程没那么复杂,想改简单又需要二开。 公司人员和规则制度也不支持那么复杂的流程。 最合适的大公司自己组建部门,一点点根据自身情况开发,然后公司内部规则制度配合着系统一起来维护慢慢前进。小公司其实免费公共的东西搞明白基本就够用了。 花几千块请个文员手动填,成本比开发个软件还低。 |
12
waringid 11 天前
中国的国情环境决定了软件行业面临的困境,从短期来看无论时独立部署的软件和 SaaS 类的软件前途都不够大。
1 、最主要的原因是软件厂商的出发点都是卖产品(和卖硬件的方式一致),但是由于市场鱼龙混杂并且软件购买方的发展阶段和认知不一,最终完全沦落到厂商之间拼功能对比,客户方拼价格,市场进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循环。很多项目烂尾也都是这些原因导致 2 、中国这些年各行业发展太快,除了财务类、工厂类的场景变化相对较小外,其它行业市场基本上每季度都会出现竞争者、模仿者、抄袭者,但是行业软件对应的这类的变化很难(或者说是代价很大),长周期的项目也会变成由希望变成了失望 3 、未来的软件会从输出功能、产品逐步向客户输出价值的方式转变,只有那些能够说清楚自己价值的软件商才能持续成长,这里也包含了市场宣传(特别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客户提升认知) 常用工具类和财务类的软件相对标准,变化也可控,更多的是看软件的体验(财务人员用软件前月度前后都需要加班,用软件后无需加班了,这就是好的体验) |
13
lswlray OP @forbreak 你说的问题,其实是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1 、并不是所有的标准化产品都有能提升管理能力的价值;直白说,选错了; 2 、自身的管理惰性、一方面想通过系统提升管理能力、一方面又想按现状偷懒来; 3 、最重要的,缺少真正有能力的实施团队 —— 管理软件不是运行 SETUP 程序一路下一步安装完就完了的,真正有实力的实施团队是可以结合你们现状和系统功能来给出使用方案的,大部分不需要二开。
@yangzzzzzz 懂行的企业,管理系统的选型都是直接使用的业务部门负责的,但是,IT 有否决权。 @NewYear 一般在通用业务上、选择通用型产品;行业业务上、选择行业型产品,不需要太多的二开。金蝶用友都有很多针对不同行业的所谓行业版。同时,需要有真正有能力的实施团队,可以进一步减少二开的量。一般甲方自身 IT 能力不足时、软件公司的代理商为了赚钱和形成稳定客户,就会有意增加二开(甚至有的明明系统能完成的业务也会转为二开来实现,美其名曰更贴合企业需求)。金蝶用友的二开内部系统都是有相应的支持环境的,也有相应的开发帮助资料。金蝶早期的这一部分、我都参与了,其中第一版的对企业开放的开发手册就是我写的,当时也作为培训讲师培训了不少企业内的二开人员。 @v2er119 一般规模企业中都有 IT 部门、负责人一般都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正如大多数公司的老板都不一定懂财务、但并不妨碍财务工作能规范化运作。国内信息化产业发展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百家争鸣。加上现在市场变化快,其实机会还是很多的。 |
14
lswlray OP 其实应该说是这样的:
1 、国内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系统的认知尚未提升到足够高度; 2 、所以这会导致他们在选型时看重的功能是否满足自己现有业务的需求,而没能理解通过系统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价值所在; 3 、软件公司的销售为了签单、就会刻意迎合甲方的短视意图; 4 、软件公司现在大部分在学习 SAP 之类的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就是代理商)来完成项目,既并非自身的、真正精通自己产品的实施团队、而是代理商的实施团队来完成; 5 、只有行业龙头企业、巨型企业、或者甲方有非常懂行的 IT 负责人时,才会安排真正有能力的实施团队。 所以在以上的综合情况下、很多项目会出现:软件企业宣称顺利完成、甲方企业骂声一片的现象。 这应该说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很难避免的现象,可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调节,只不过时间可能需要较长而已。更何况不要说甲方不明白应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提升价值、就是很多小规模的信息化产品公司、低代码平台公司、SAAS 系统公司自己都不明白。给市场足够的时间,这些劣币会被淘汰的。 @waringid |
15
forbreak 10 天前
@lswlray 不太认可你的说到这个。 公司目标是为了盈利,至于怎么管理。肯定是软件配合规则制度来适应公司。 你说这个管理惰性没适配软件,感觉本末倒置了。 如果适用了能更好盈利马上盈利公司自然会按你这个方式来操作。如果效果不明显,公司根本不会有这个动力。 管理也需要人,也需要公司架构适配才能达到要求。 如果真的标准化的管理实施下来就能实现盈利,那么公司的成功就可以复制可以量化了。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客户的不同。 各种问题都不是标准化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最核心的一点,软件用起来得有一个目的,譬如降本增效,譬如更高盈利,更快效率。 不是为了用软件而用软件。 客户想的是买了软件就能解决问题,接触过很多都是这样。想通过软件来实现一些目标,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所以付费一直是个问题,客户期望太高。
|
16
forbreak 10 天前
其实举个浅显的例子, 超市扫描管理商品的系统,各种理发店会员系统,饭店扫描点菜的。 这些基本上都是行业标配了,核心就是切实的实现高效工作和盈利。 目前的 SAAS 、低代码平台,企业信息化产品能做到这个效果的肯定也能稳稳盈利。事实上大部分做不到,属于花钱还不能办事水平。所以就可有可无,没人买单。 (当然有人会说,情况不一样,上面那些简单,这些复杂。但是核心逻辑不变,花钱解决了问题肯定就会有人买单。)
|
17
waringid 10 天前
@forbreak 是的,传统公司用软件是为了降本增效,软件是实现其目的的工具,和工厂里的车床、冲压,零售中的商品展示、支付所使用的工具性质一样。
公司的目标前期多是为了解决当下问题,软件厂商提供 5 年解决方案和体系化的工具就很难达成预期他投资回报比 当然客户自身认知的提升也很重要,但这也和整体环境下重产品轻培训、重售前轻实施的软件商有关 |
18
v2er119 10 天前
以结果论,现在内企业软件 ERP 厂商,没有一混得好的,几十年如此。以果导因,就是这行业的生态被玩坏了, 参与者没有人是无辜的。
现在也没有看到有改变的趋势。 |
19
lswlray OP 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通常有 2 个层面:第一层是工具,例如财务记账、仓库盘点、门店 POS 等等,但这些都是计算机诞生后的初级应用层面;第二层就是管理能力提升,这才是好的信息化系统的价值所在。如果从工具层面,除非是软件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否则它也只是能够辅助企业盈利;如果从管理能力层面,就更不会直接对企业盈利产生价值 —— 但是,一个管理能力底下的企业,是无法在重复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盈利的,所以企业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降本增效也是管理能力的体现)。至于你说客户买系统是期望解决问题,这正说明了用户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有能力的实施人员提升用户的认知:越是规模型企业,这方面的意识约强;越是中小企业,越是更看重解决眼前问题 —— 换个角度,这也说明无论是 SAAS 、还是低代码,都不适合大中型企业的需求。 @forbreak @waringid
国内目前的 ERP 企业,一方面需要面对的是企业客户认知尚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提升的阶段,另一方面成熟的大型客户又会被 SAP 等国际竞品吸引 —— 这些国际竞品早已发展成熟、并且伴随着如世界 500 强企业的发展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并不是我们能短时间赶上的,这是客观现状,我们必须要承认和面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其实我们只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已。 @v2er119 |
20
v2er119 10 天前
国内头部玩家都是 30 年以上了,还“认知尚处于早期阶段”。
随便找几个大的项目研究一下,都不至于这么离谱。 总部厂商大部分产品都在亏钱,只有明星产品赚点流量钱。 分支机构互拼卷价格,吹大饼,合作伙伴 100 垫资开发填坑回款无期。 所以结局已注定,就是没有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