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胶片机玩来玩去, 120 的单反双反, 135 的单反, 折叠, 傻瓜机, 现代化的胶片单反, 我都玩了一大圈, 前前后后可能 10 来台机器
首先你已经有拍数码+胶片的条件和经验, 那你应该很清楚, 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合的场景
我的结论是, 135 最终的选择就是尼康的 f 系列的自动化一点的单反机器, 原因是
1. 有自动对焦、自动测光、nikon 的相对可靠的, 经过检验的相机设计. 可能是已经慢拍, 拍的挺够了, 有时候决定性瞬间, 我来不及用裂隙 来不及用黄斑慢慢拧, 也来不急再测一下光, 这种时候多了以后, 就开始不太喜欢这种纯手动的设备了
2. 有 f 系列的镜头群可用, 比如 50 定的”人类光学镜花“, 或者各类老 F 的电磁炮之类的,价格很不错
BTW, 很多人喜欢的胶片味儿, 其实就是扫描仪的味儿, 不是胶片本身的色彩, 建议是自己可以洗完以后, 自己试试去色, 因为你有数码相机, 所以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可以先简单的打个光, 然后用数码翻牌, 拖到 ps 里自己搓一搓 感受一下
其次 120 相机, 应该才是目前玩胶片的更有意义的地方, 现代的中画幅数码也就是 4433
120 最小的画幅 645 也还是 4433 的 1.6 倍大, 如果玩 67, 69 更好玩, 也是我现在理解的胶片的“不可替代性”
回到了“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定律中, 就是有不一样的空间感, 不一样的清晰度, 不一样的颗粒感, 大了就是不一样
尤其是还可以买正片, 用 120 拍完以后, 把底片塑封起来以后拿在手上 和放在灯箱上再肉眼观看的体验, 也是胶片无法模拟的
硬要说的话, 120 目前比较操蛋的就是价格, 拍 67 一卷才最多 11 张, 66 拍 12 张, 一卷下来算上冲洗的成本还是有点高的, 刚开始拍的时候害挺便宜的...哎
我觉得这个是胶片的灵魂了, 以上均是一些比较偏向个人的体验, 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