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外籍劳工和中国农民工

2023-01-17 14:44:58 +08:00
 noparking188

217 多面王储萨勒曼与他的沙特雄‪心

听《忽左忽右》,嘉宾吴晨同主持人聊起卡塔尔,在卡塔尔,本地人每月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而外籍劳工只有 1000 美元,当地各种福利也和这 230 万外籍劳工无关。2022 年的世界杯兴建球场,外界不知道因为热射病死了多少工人,这算是一种现代的种姓制度。

我由此想到了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可以看作是现代种姓制度,农民在社会分配上排在最后,虽然广大农村地区是执政党的基本盘。革命解放靠农民流血牺牲,现代化靠农村上缴粮食,改革开放还是靠农民血汗。

中国的超前教育规划为世界工厂提供了人口红利,而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外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抗拒,抗拒这种去城市里耗电、回家乡农村充电的安排。

城市里房价高企,是要告诉农民们,你不属于城市,这里没有你的扎根之处,一部分人生而享之的,你要用付出半生、舍弃土地才能换来。

中学课本上写到,税收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主要手段,房租,便是一种重税罢。农民在不是自己的土地上所劳动生产的,尽可能地被留在这和自己无关的土地上,很合理地留下,工作地的房租、社保,以及消费。

对于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一代,他们在外读书、在外工作,离土地很远,离城市也很远,飘在半空,哪处都变得陌生。

他们的土地不能养活他们,外面又很难容下,就是老家的小城,也没有位置空余,地方上都是易家人,贪得无厌、抱团守旧。

从初中开始,我离开村镇到县城上学,高中毕业,我又去了大城市读书。对于此处,从陌生到适应,对于彼处,从熟悉到逃避,在此处读书、工作,亦要在此处扎根。

我喜欢城市的繁华、习惯城市的生活,冬天和爷爷奶奶窝在锅屋里用炭炉煮红豆蜜枣汤的画面已经很淡很淡,庭院前的小河离我现在也很远很远。

我不喜欢、甚至厌恶,村里的家长里短,总觉得那些随便一个都算是叔叔婶婶、爷爷奶奶的乡邻聒噪,今天说你明天说他的日常很烦人,最好关起门里只管好自己,就像现在,我不知道隔壁住着什么样的人。

在外面工作了几年,我再没回过村子,也不去打听村子里的事,和父母偶尔的交谈中能晓得一点村里的谁谁谁现在怎么怎么了,只觉得离我很远。

我一直以为在大城市读完大学、在大城市工作,然后和生我哺育我的土地、不发展的村子做切割,是很自然的事,我努力工作、对父母敲骨吸髓,拼命留下来,旁人都是这样的,我也应当这样罢。

我的根会在在这头,父母的根还在那头。媒体会言我是新某某市人,从集体分了出去,失去了土地,我拥有过的、且熟悉的土地,和我再无联系,剩下还有瓜葛的,只有宅基地上的老宅,她坍塌之后,我只能漂浮而去。

我每天看新闻,关心国际形势、社会热点,抨击种种。突然有一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属于哪里。

以前我是农民的孩子,现在是农民工,我属于农村。纵使逃避、逃离,亦抹除不了身上的烙印,我的根扎在农村,该为之发声和奋斗,奉献和牺牲。

我要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光明在前。

95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86 条回复
RivetCity
2023-01-19 16:12:18 +08:00
印巴劳工父母大量超生,导致小孩在本国没工作,只能去中东打工,是卡塔尔给了他们一份工作,可以养家糊口。
卡塔尔为什么能给他们工作,因为世界各地使用石油的消费者给了他们钱。

国内也是一样道理,农村人不顾自己家条件,拼命生育,导致农村的人均资源太少,不得不去城里打螺丝。
要怪先怪你们父母。
birdinforest
2023-01-20 10:18:03 +08:00
Hi @noparking188

有关写作方面,根据我自己的阅读体验,我认为可能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缺少清晰的逻辑关系。这会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与你的思绪共鸣,也可能会令读者难以清晰地理解你所表达的情感或者观点。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经常说散文和杂文应该形散而神不散。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文章的段落可以散漫,语言可以通俗,结构也可以多样。但是应该能让读者较为清晰地看到你的思路,甚至是融入你的思绪,达成心流的共鸣,进而体会到你想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这个问题的表现之一就是段落划分很随意。有些段落彼此应该是有上下文逻辑关系的,但是在段落的第一句缺少相关的承上启下句子。有很多段落个人认为是应该合并在一起,例如下面两段:

"对于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一代,他们在外读书、在外工作,离土地很远,离城市也很远,飘在半空,哪处都
变得陌生。"

"他们的土地不能养活他们,外面又很难容下,就是老家的小城,也没有位置空余,地方上都是易家人,贪得无厌、
抱团守旧。"

作者的文字表现力比我要强很多,不仅语句流畅,而且善用写作技法。例如:“他们在外读书、在外工作,离土地很远,离城市也很远,飘在半空,哪处都变得陌生。”,以及“我喜欢城市的繁华、习惯城市的生活,冬天和爷爷奶奶窝在锅屋里用炭炉煮红豆蜜枣汤的画面已经很淡很淡,庭院前的小河离我现在也很远很远。”。 如果提炼整合一下段落,应该会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noparking188
2023-01-21 11:09:49 +08:00
@birdinforest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点评,给出的建议对我很有帮助。
您点出的问题,都是一针见血的,我的写字习惯应该受到长期互联网上阅读和发言的影响(朋友圈微博、各种论坛评论等),这类发文考虑到碎片化阅读,适应网络用户的阅读逻辑,恨不得一句话一个段落。高中毕业多年,我早忘了语文课上老师教的写作知识,全凭感觉,这是非常不对的,一味输出情感就成了呓语一般。

这篇文章里,隐藏着大量建政梗,就像我附言说的,观点全凭剽窃、拾人牙慧,我看评论区里很多 v 友并未 get 到,很多提出的问题或是反驳,文章里已经有了回答,这是我的行文缺乏逻辑导致,很惭愧。

最后再次表示感谢,我会按照您的建议,重新修改我新写的文章,这文章我也会试着修改一下。
duckgo991
2023-01-23 20:25:48 +08:00
@kesichen89
真的,几年前接触了刘,惊为天人,几年后费拉,内卷红遍大江南北
prodeity
2023-01-28 17:49:29 +08:00
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可以看作是现代种姓制度
----------------------------------------------------------------
prodeity
2023-01-28 17:51:30 +08:00
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可以看作是现代种姓制度
---------------------------------------------------------
你确定你了解这两种制度?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90948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