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一贴,布道一下我的观点,经济危机大萧条时代,互联网会更加繁荣

2016-03-21 09:36:34 +08:00
 est

来自这个帖子 /t/264816

我的观点:经济不好, IT 会更加繁荣。

不想被我洗脑的,你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人在中年,突然失业,你在家里会干嘛?看报?看电视?外出就业培训?还是网上找找机会?

很简单的道理。


下面进入百度百科摘抄时间: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7519/5111765.htm

1933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 1929 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 200 万到 300 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 50%。顾客偶尔会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起初,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说和轻松杂志的大量读者都逐渐增加,然后慢慢转向了技术和知性主题的书籍。

在大萧条的打击下,杂志一般都保持稳定,发行量还略微有所增长,周刊比月刊更有优势。纪实故事和爱情杂志是逃避现实的精神鸦片,自夸其在 1935 年的总发行量比 1921 年几乎多出了三分之一

这些都是互联网擅长的。国内 YY 小说那么发达,网红制造了一波又一波,不无和实体经济垮台人们精神空虚有关。很简单的道理,你没有一门心思挣钱的路子,只有玩虚的。

互联网最擅长的就是玩虚的。


另一方面,大量人口实业。需要在网上找出路找工作。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刚需啊。

传统行业的垮台,对互联网影响很小。除非传统行业大量依赖互联网技术、设备和服务。会造成这类互联网业务萎缩,否则,互联网只会吸收这一部分释放产能的人力的红利。


欢迎批驳。

689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93 条回复
est
2016-03-23 18:55:00 +08:00
@mew7wo 我顶楼给出的难道不是 1932 年后发生的事?你能给出支撑你论点的任何一个详细点的论据么?
mew7wo
2016-03-24 14:29:38 +08:00
@est 据 1932 年 9 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 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 200 万,仅纽约一地 1931 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 2000 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mew7wo
2016-03-24 14:32:45 +08:00
@est
1929 年,美国有失业人口 155 万,失业率 3.2 %。
1930 年,美国有 434 万人失业,失业率 8.7 %。
1932 年,美国失业人数超过 1200 万,失业率达到 24 %。
mew7wo
2016-03-24 14:37:42 +08:00
@est
1932 年 9 月号的《财富》杂志说:“应该说至少有 7500 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 60%)衣食不周,这才是美国经济状况比较准确的描写。” 胡佛总统在任时根本没有看到人民的痛苦,不过他卸任以后就免不了见识一下了: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区钓鱼,有个本地人把他领到一间茅屋里,看到一个孩子已经饿死,另外七个也饿得奄奄一息了。
mew7wo
2016-03-24 14:38:04 +08:00
@est 这些基本摘抄《光荣与梦想》
est
2016-03-24 14:54:37 +08:00
@mew7wo 你列举的这一些例子恰好能说明互联网可以发挥其作用。

> 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区钓鱼,有个本地人把他领到一间茅屋里,看到一个孩子已经饿死,另外七个也饿得奄奄一息了

这不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么。都能钓鱼,怎么会饿死。我猜想比如没有钓鱼工具,或者太饥饿没法去钓。那么互联网就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啊。
mew7wo
2016-03-24 14:57:07 +08:00
@est 你觉得马云会在意你饿不饿死吗?
est
2016-03-24 14:58:32 +08:00
@mew7wo 不明白,和马云有什么关系?
mew7wo
2016-03-24 14:59:43 +08:00
@est 到此为止吧,实在浪费时间
est
2016-03-24 15:02:33 +08:00
@mew7wo 你的想法是架空穿越小说,大量互联网从业人员回到 1933 年美国郊区当即将饿死的孤儿,这个时候有没有互联网都没用?
mew7wo
2016-03-24 15:04:26 +08:00
@est 你觉得有啥用?别人在网上发一下他没钱生活,你会给钱赞助(前提是他还有资源可以去上网)?那如果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呢?
est
2016-03-24 15:13:54 +08:00
@mew7wo 就拿你提到的 “饿不饿死” 这个来说。的确很多人对 “大萧条” 本能的反应就是,卧槽,又要饿肚子了。但是

第一,我之前有提到,出现这种“极端”情况之前,互联网都会发挥其作用,大量繁荣。
第二,你这是架空了社会现实。现代生产力,全球粮食供给能力远远大于需求。出现人饿死,除了政府政策原因和分配不及时不公平原因没别的借口。比如中国还至少有 8 亿拥有耕地的农民,别的不说,用库存的化肥农药种地,坚持 1 、 2 年自己家庭口粮供给是没问题的。这批人是免税,通电通水甚至通气通路的。我很难想象这 8 亿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的场景。而农民农闲的时间真的很多。没有发达通信机制的 20 年前,的确很多事情和美国大萧条期间很类似,但是现在真的很不一样了。

如果你坚持认为:“大萧条就是 1 瞬间 13 亿所有人同时开始没有库存粮食饿肚子” 这种架空 YY 穿越思路,的确没法交流。
mew7wo
2016-03-24 15:19:28 +08:00
@est 就拿你所说的粮食来说。
首先中国现在大部分粮食是进口,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市。
1. 种粮食不用种子?种子不用钱?没钱你买啥种子种?
2. 即使有钱买了种子了,化肥农药不用钱?
3. 市场经济中,库存在多关你屁事?你没钱我干嘛卖给你?再说化肥我 10 块钱成本,现在只能 3 块卖给你,甚至运费都要 3 块,我还卖啥?我直接仍地上。

通过你的逻辑表明你一点都不懂市场经济和大萧条
mew7wo
2016-03-24 15:22:47 +08:00
@est 连农药化肥都不赚钱,甚至亏钱。我还生产啥农药化肥?我辞工人,缩产能,关厂。
然后就是越来越多人失业,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这才叫大萧条
est
2016-03-24 15:29:40 +08:00
@mew7wo

1. 大部分粮食进口不代表粮食供应能力不足。和品质口味也有关。
2. 遇到大萧条饿死人,第一个原因肯定是 tg 不情愿让外国救助或者低价粮食倾销,你信不信?
3. 什么种子好,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在哪里买种子,你依然坚持必须本地实体店买?
4. 农药化肥就不能通过互联网销售?不能通过互联网互助发现新的廉价农家肥替代方案?
5. 你 3 块不卖扔地上,有的是竞争对手 2 块钱跪着求卖啊。这就是信息源丰富的好处。以前没互联网,你垄断市场,才会有你这个问题。

看得出来你对逻辑太懂了。
est
2016-03-24 15:31:45 +08:00
@mew7wo 农药化肥都不赚钱,甚至亏钱,还是不是找不到买家的原因。互联网可以帮你找到你以前没发现的买家啊。

看来是真的没法交流了。
mew7wo
2016-03-24 15:46:08 +08:00
@est 你所说的所有前提是人们手中还有钱可用来花销。如果人人手上都还有钱就不叫大萧条。

互联网能方便销售,但互联网能帮你运到家?还不是需要物流?物流不用运费?
你化肥只能卖 3 块,但是把化肥运到客户手里的运费需要 4 块,你还卖?你还卖?你还卖?
mew7wo
2016-03-24 15:54:53 +08:00
@est 总的来说,我们讨论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你说的所有情况顶多算是 2008 ,却不可能是 1932
est
2016-03-24 15:58:03 +08:00
@mew7wo 你这个例子很好解释。产能过剩恰好就是粗放经营,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渗透不够深入导致的。

德国搞那个 工业 4.0 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精细化生产,按需生产。

就拿国内的例子来说,华为的手机为了销售破亿的指标,库存千万台。猴王雷军有这个问题吗?
est
2016-03-24 16:00:45 +08:00
@mew7wo 我顶楼给出的例子哪一项不是 1932 年的?你有反驳任何一项么?

你的对大萧条的理解完全是你错位穿越脑补的结果。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26504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