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聊天记录管理逻辑是不是有点问题

2 天前
 voidless

Imgur

这个“导出聊天记录”功能,它是把电脑端在线时接收到聊天列表里的聊天记录导出给其他设备,电脑端不能自己给自己备份在电脑里,好处是可以把增量恢复到其他设备上,坏处就是必须一直在线,不在线期间由于接收不到消息这部分增量就缺失了。

另一个“备份与恢复”是全量备份/全量恢复,把其他设备的聊天记录备份到电脑端,它就真的只是个备份文件,没有可读性,无法在电脑端浏览。

以前在 win 上的备份 A ,重装系统之后的备份 B ,现在备份在 Mac 上的备份 C ,现在想合并成一份的话貌似没发简单做到。微信电脑端不能像 QQ 一样读取不同的聊天记录备份合并成一份。

日常使用下来就是 1.电脑端在线期间接收信息吃一部分存储空间,需要时不时地清空这个缓存, 2.手机上同时吃掉一部分存储空间, 3.全量备份到电脑再吃掉电脑一部分存储空间 一份聊天记录要占用接近三倍的存储空间。

个人体验是基本上微信 90%的聊天记录是冷存储,只有有目的的查询才会去读取它,为了这个偶发但必要的查询,手机+电脑要付出两三倍存储空间。如果空间换时间,随便恢复就算了,恢复过聊天记录的应该就知道全量恢复的耗时和稳定性了。

理论上微信电脑端只要支持浏览备份的记录,手机上就可以没必要存储陈年老记录了(每次换手机之类的太折腾了),可以随时把增量记录冷存储到电脑端随时查询了。QQ 上都实现了,这不是一个成熟现成的方案么。

PS:当然断舍离删记录是个办法,但有时候有些事情扯皮起来没记录真不行,之前吃过没记录的亏,现在养成留存的习惯尤其涉及交易和业务的,留存记录是种保障。

230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微信
14 条回复
peteretep
1 天前
现代用户的核心设备是手机
demen
1 天前
好像 pc 的微信在 4 版本之前的备份是增量化储存的,现在 4 版本之后的反而是一整个的,连微信上面也不能选只备份文字了
GodIsJasonBourne
1 天前
近一季度,感觉微信启动越来越慢,卡在首屏图片很久。 怀疑是不是新来个产品经理或者是改新架构了,简直 low
psklf
1 天前
@peteretep #1 应该说微信就是个手机上发消息的软件,电脑端是用户呼声太高才给你们随便用用的。正经的电脑沟通软件应该是 QQ
way2create
1 天前
我印象之前微信的备份到电脑了再导入到手机,如果已有消息记录,会导致重复出现,后来就不知道了
abc0123xyz
1 天前
我宣布:张小🐉批斗大会现在开始。
unco020511
1 天前
用 iphone 开 icloud 就没这么多烦恼了
rb6221
1 天前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先有手机端后有电脑端的,而且不是用户强烈要求,电脑端更新都不会很积极。可以说手机端才是嫡,电脑端是庶。
理解了这个,你才能理解很多看似离谱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的
freewarcraft
1 天前
@unco020511 微信备份太大的话,从 iCloud 根本恢复不下来,当然也许最终可以成功,但可能要 24 小时以上。也就是说主力机要插电一整天不能动😂
而且一旦从 iCloud 恢复不下来,那么这个备份也就没有其他获取方式了。。。
Gilfoyle26
1 天前
张小🐉:为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指导我做产品,我的回应永远且只有一句话,爱用不用!!!
MIUIOS
1 天前
@Gilfoyle26 确实,有时候全按用户的想法来就傻逼了,比如 miuios
cnhongwei
1 天前
国内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想办法把你导到手机上,在电脑端、网页端故意设置各种障碍。对于我这种有老花眼的老人来说,非常不方便,非常难受。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就是,你爱用不用。聊天软件还好说,京东、淘宝也是一样,爱买不买。所以前段时间我能体会郑智化那种连滚带爬的感觉,对年轻人来说,不过 20 厘米的坎而已,爱来不来。
z114176191
1 天前
微信的聊天记录同步真的是一坨,多设备登陆导致聊天记录分散,即时将现有本地聊天记录用自带功能去恢复也会出现部分记录未同步过去
815377546
20 小时 36 分钟前
😅 辣鸡微信,git 上有一些开源的,时不时的还会被打击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7004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