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由器的问题。

4 天前
 AkAJOIN

很好奇大家买那么贵的路由器都是实现一些什么样的需求。我买过最贵的路由器就是华硕的 AC86U ,当年东东七百多一个买的,买了两个组 mesh 了,当然现在也落后了,。然后一直用到现在,感觉没啥问题。当然后来升级了千兆宽带,貌似无线网络下也跑不满千兆带宽。但是移动宽带的带宽也就看看,我觉得普通人家,有个 300M 的带宽都足够用咯。今晚看到小米新出的那款万兆路由器,真的是给家用的吗?都是什么家庭条件才需要万兆网络。才需要万兆路由器。或者是我见识短浅了吧,大家能说说那么好的路由器,到底真正能发挥性能的百分之多少呢?

19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31 条回复
python35
4 天前
@boringwheat 这个你试下用光猫背后的密码登录看看应该是可以关的
ScepterZ
4 天前
特别高端的没用过,但是 wifi7 这一波从 2x2 的路由器升级到了 4x4 的,信号好了很多,以前的路由器 steam 满速下载的时候会掉信号强度,新的再也不会了(路由器在门口,电脑在卧室)
Mithril
4 天前
很简单,稳定性。

你买个差的路由,断网了或者网速慢你首先会去排查路由器的问题,重启试试。
1000+的路由,你就直接给运营商打电话了。

十几年前我还用过极路由,还有各种 TPLink 。那时候便宜的路由千兆跑满的时候就会死机重启。后来换了 AC87U 以后,再也不用动不动重启路由了。
AkAJOIN
4 天前
@libregratis 舍得花钱搞全闪的,也确实是发烧友玩家了哈哈。
@davidyin 一般家庭,就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偶尔会多人吧
@Donahue 是的,我也觉得。
@xljya 小黄鱼二三十一大堆
@godwei 估计确实是 NAS 发烧玩家有那需求
@BeyondBouds 一分钱一分货确实是
@Zeyes 对我来说 800 左右一个硬路由已经是大价钱了哈哈
@petercui 对我来说软路由还是为了搞肥鸡场,但是个人认为还是在设备上下软件方便,毕竟不是全家人都有需求,软路由还需要额外的功耗成本
@wxw752 舍得搞全闪 NAS 的都是发烧级的玩家咯
@jiejianshiwa 信号覆盖问题怎么解决
@mcluyu 有软路由确实已经能满足 90%需求
@jifengg 嗯嗯,内网速率越快越好
@ajyz 为发烧而生哈哈
@boringwheat 我的运营商送的光猫上面是有物理按键可以关掉 WIFI 的
AkAJOIN
4 天前
@Mithril 如果只说稳定,感觉现在一个两三百的路由器也相当稳定啦
davidyin
4 天前
上次好像提起过,我家有十个手机,三个 switch ,一个 Xbox ,还有笔记本,PC ,平板,VM 加起来近二十个,还有 IP 电话,IP 摄像头。
使用的量还是蛮大的。所以一两百块的小路由器是负担不了。

主要是人多,家里五个人同时用。

所以还是要具体分析。几十年前,家里只有一台 PC 的时候,10 兆带宽也够了。现在不行了,人也多了,设备也多了。
datocp
4 天前
erx 刷 openwrt 100mbps 移动专线

OpenWrt 21.02.5, r16688-fa9a932fdb
-----------------------------------------------------
root@:~# uptime
15:44:09 up 321 days, 6:07, load average: 0.30, 0.67, 0.70
root@:~# cat /tmp/dhcp.leases|wc -l
319
root@:~#
libregratis
4 天前
@boringwheat 可以关掉,光猫底部铭牌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后台,通常都能关掉
libregratis
4 天前
@AkAJOIN 几年前还可以买,但这两年基于 ARMv8 的路由器越来越成熟,反而更建议选 OpenWrt 主分支已经支持的型号,有更多数据备份需求,再考虑品牌 NAS 或者 DIY Homelab
fz420
4 天前
@datocp 牛,开公司也不用这么都机器啊
jiejianshiwa
3 天前
@AkAJOIN 2.4G 5G 双频合一,一个 7981 基本房间全覆盖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6188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