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工具
这份统计报告的初衷,是帮助每一位程序员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代码状态。
通过观察代码的增删趋势,我们可以反思:是否每次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是否能够一次性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减少返工和修改?这不是绩效考核工具,而是自我提升的镜子。
愿每一次提交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愿每一行代码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让代码更优雅,让技术更精进
PandaCoder Git 统计工具窗口是集成在 IntelliJ IDEA 中的个人成长分析工具。它通过分析你的 Git 提交历史,帮你看清自己的编程习惯、追踪个人成长轨迹、反思代码质量。所有功能都零配置、开箱即用!
这不是为了评估他人,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 自我反思:通过数据看清自己的编程习惯和成长轨迹
✅ 质量提升:观察代码增删趋势,反思是否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 AI 洞察:了解自己的 AI 工具使用情况,优化学习路径
✅ 持续改进:用数据指导改进方向,让每一行代码都经得起时间考验
✅ 可视化成长: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持续的动力
💡 核心理念:代码统计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用来成长的。每一次提交都应该比上一次更好。
想了解自己的代码贡献轨迹?个人统计功能帮你一键查看!
功能亮点:
自我反思场景:
示例数据(个人视角):
时间范围 | 提交次数 | 新增行数 | 删除行数 | 净变化 | 增删比
---------------|---------|---------|---------|--------|--------
最近 30 天 | 45 | 2,345 | 623 | +1,722 | 3.8:1
最近 90 天 | 134 | 6,789 | 1,856 | +4,933 | 3.7:1
全部历史 | 234 | 15,234 | 4,567 |+10,667 | 3.3:1
💡 解读:
• 增删比为 3.3:1 ,说明你在持续重构改进代码,这是很好的习惯!
• 相比 90 天前,你的代码质量在提升(增删比从 3.7 优化到 3.3 )

你是匀速推进还是突击开发?每日统计帮你看清自己的工作节奏。
功能亮点:
自我反思场景:
示例数据(个人视角):
日期 | 提交次数 | 新增行数 | 删除行数 | 净变化 | 增删比
-----------|---------|---------|---------|--------|--------
2024-10-23 | 5 | 234 | 78 | +156 | 3.0:1
2024-10-22 | 3 | 156 | 45 | +111 | 3.5:1
2024-10-21 | 6 | 345 | 123 | +222 | 2.8:1
💡 解读:
• 你的开发节奏比较稳定,每天都有代码产出
• 增删比在 2.8-3.5 之间,说明在持续重构优化
• 如果某天删除代码特别多,说明你在主动重构,这是好习惯!

不仅能看整体趋势,还能精确到每一天的具体表现!
功能亮点:
自我反思场景:

你的项目到底有多少代码?各种文件类型分布如何?项目代码统计给你答案。
功能亮点:
node_modules、build 等构建目录适用场景:
示例数据:
文件类型 | 文件数 | 代码行数
----------|--------|----------
.java | 450 | 125,234
.py | 123 | 45,678
.js | 89 | 23,456
.xml | 67 | 12,345

一个页面,看清自己的成长轨迹!
功能亮点:
示例展示:
=== Git 统计总览 ===
📁 项目代码量
• 总文件数: 150
• 总代码行数: 50,000
• 总行数: 65,000
📊 个人 Git 历史统计
• 总提交次数: 234
• 历史新增行数: 15,000
• 历史删除行数: 5,000
• 净变化: 10,000
• 代码增删比: 3:1 (说明在持续重构优化)
🤖 个人 AI 辅助开发统计
• AI 辅助提交: 86 / 234 (36.8%)
• AI 生成代码: 5,500 行 (36.7%)
• 纯人工代码: 9,500 行 (63.3%)
• 常用 AI 工具: Cursor AI (120 次), GitHub Copilot (50 次)
💡 自我反思
• 你的代码增删比为 3:1 ,说明在持续重构改进,很好!
• AI 使用率 36.8%,处于合理区间,既提升了效率也保持了思考
• 相比上个月,你的提交质量明显提升(删除行数增加,说明在主动重构)

这是 PandaCoder 的独家创新功能! 想知道自己用了多少 AI 代码?哪种 AI 工具最适合你?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在 AI 辅助开发时代,了解自己对 AI 工具的使用情况至关重要:
1. 基于输入速度的 AI 识别算法(全球首创)
2. 混合识别法(三重保障)
优先级 1: 实时监控数据( 95%+ 准确度)
↓ 如果没有
优先级 2: Commit Message 标记( 100% 准确度)
↓ 如果没有
优先级 3: Git Diff 分析( 70-80% 准确度)
↓ 综合判断
最终结果: AI 代码统计
3. 可视化界面
示例展示(个人视角):
=== AI 代码统计概览 ===
📊 提交统计
• 总提交次数: 234
• AI 辅助提交: 86 (36.8%)
• 纯人工提交: 148 (63.2%)
📝 代码统计
• 总代码行数: 15,000
• AI 生成代码: 5,500 (36.7%)
• 人工编写代码: 9,500 (63.3%)
💡 使用平衡分析
• AI 使用率 36.8%,处于合理区间
• 既提升了效率,也保持了独立思考能力
• 这是很好的平衡!
🔧 AI 工具使用排行
• Cursor AI: 120 次 (55.0%) ██████████████████████████████░░░░░░
• GitHub Copilot: 50 次 (23%) ████████████████░░░░░░░░░░░░░░░░
• ChatGPT: 30 次 (14%) ████████░░░░░░░░░░░░░░░░░░░░░░░░
💡 工具适配分析
• Cursor AI 是你最常用的工具,说明它最适合你的编程风格
• 如果某个工具使用率很低,可以考虑换一个更适合的工具
个人反思场景:

每天结束前,自动收到一份自己的代码统计报告,帮你养成反思习惯!
功能亮点:
1. 灵活的发送方式
2. 丰富的邮件内容
3. 安全的配置管理
4. 智能趋势分析
自我提升场景:
配置示例:
定时发送配置:
- 启用: ✅
- 发送时间: 18:00
- 筛选作者: 张三
- 包含趋势: ✅ 7 天 + 30 天
邮件效果:
┌─────────────────────────────────────────┐
│ 📊 Git 统计日报 │
│ 2024-10-22 | 张三 │
│ │
│ 🎯 今日概览 │
│ 提交次数: 12 │
│ 新增代码: +450 行 │
│ 删除代码: -120 行 │
│ 净变化: +330 行 │
│ 代码增删比: 3.75:1 (说明在持续重构优化) │
│ │
│ 📈 近 7 天趋势 │
│ [柱状图展示] │
│ │
│ 💡 今日反思 │
│ 你的代码增删比为 3.75:1 ,说明在持续重构 │
│ 和改进代码质量,这种习惯很好!继续保持!│
└─────────────────────────────────────────┘


所有功能都遵循 IntelliJ IDEA 的设计规范,无需学习,开箱即用:
Alt + 7背景:小王是一名工作 2 年的 Java 开发者,他发现自己的代码总是需要大量修改和返工。
使用场景:
反思与改进:
背景:小李一直在使用 GitHub Copilot ,但不确定是否真的提升了效率。
使用场景:
反思与改进:
背景:小张想要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但总是忘记。
使用场景:
反思与改进:
背景:小陈是一名刚入职的开发者,想了解自己是否在进步。
使用场景:
反思与改进:
在 IntelliJ IDEA 中:
File → Settings → PluginsPandaCoderInstall 安装View → Tool Windows → Git StatisticsAlt + 7点击工具栏的 "刷新数据" 按钮,等待几秒钟即可看到统计结果。
这不是绩效考核工具,而是帮助你:
不仅提供基础的 Git 统计,还创新性地加入了:
我们一直在改进!以下功能正在规划中:
"这个工具帮我看清了自己的编程习惯。通过数据,我发现自己的代码增删比太高,说明写了很多低质量代码。现在我开始注重代码质量,3 个月后效果很明显!"
——小王,Java 开发者
"每天下班前收到自己的代码统计,成了我反思的习惯。数据不会说谎,它让我看到自己在持续进步,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张,全栈开发者
"AI 代码统计功能太实用了!我终于知道自己对 AI 工具的依赖程度。通过数据调整了使用习惯,既提升了效率也保持了思考能力。"
——小李,前端开发者
PandaCoder Git 统计工具窗口的初衷,不是为了评估他人,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不是绩效考核工具,而是自我提升的镜子。
通过数据,你可以:
愿每一次提交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愿每一行代码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现在就试试吧! 打开 IntelliJ IDEA ,安装 PandaCoder 插件,5 分钟即可开始你的自我提升之旅。
公众号:舒一笑的架构笔记
在这里,你将获得:
访问我的个人官网,了解更多:
作者:舒一笑不秃头
让代码更优雅,让技术更精进 ✨
💡 重要提醒:本工具的设计初衷是帮助每一位开发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请将数据用于自我反思和改进,而不是用于比较或评估他人。记住:代码统计不是用来比较的,而是用来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