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猴通关到西游记细读完,到王德峰的一些哲学讲座,对心经、金刚经上了兴趣,但是这佛经真是晦涩,上面的这句我死活理解不了
1
breathofrain 1 天前 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平常心、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觉悟心
|
2
MissFortune 1 天前 可以把“其心”当做一种精神上的至高追求, 我对“应无所住”的理解,就好比做一件事,只关注当前事物本身,只管去做。不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这个事做完了有什么意义?或者去思考这个事到底应该怎么做?。当产生这些想法的时候,不自觉心态就被事物牵绊了,心就乱了。当你的生活琐事太多,很多事情似乎意不大,又或者你在职场上按部就班处理工作的事。提醒自己时刻具备应无所住的态度就容易让自己心态稳定平和,不会焦虑,失态。这是对于事物上的一个态度, 引申到情感问题也可以用这种心态。你可以对人对事其心动念,但你不能陷入这种情绪之中。而应该用超脱于事物情感的体验层,尝试上升维度,做一个观察者,只不过你看待的对象是自己本身。 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事能做,但置身事外,情能有,但不陷于情。 ”其心“大概指的就是这种豁达超然的心态吧。
|
3
cmdOptionKana 1 天前 完整的句子是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其” 相当于英语里的 that, 你缺少了上文,自然不知道 that 是指什么。其实就是指上文提到的东西。“其心”意思就是 “前面提及的那些心”。 参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怎么理解?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799331 |
4
lqy2575395 1 天前
自己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才是感悟
|
5
MozzieW 1 天前
|
6
cmdOptionKana 1 天前
又看了一下,我上面理解错了。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理解为:不要被别人影响,不要被表象影响,不要被外界影响而生出人云亦云的想法,应该尽量消除干扰因素,生出你自己独特的想法。 “应无所住” 意思是:应该尽量消除干扰因素。 “生其心” 意思是:生出你自己独特的想法。 |
7
yunv2 1 天前
根据前文,来理解后文,楼上几位的回复已经很清楚了
有时候理解不了,其实还是阅历不足,多出去接触人和事,多思考,才能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8
spcablast7 1 天前 我觉得是前文的,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里的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全文都是在讲生了这个心之后怎么护持,怎么保持但是又不“住”,不要住在过去,住在未来,而是关注现在,现在发的这个心,感觉像是行为的动机、原则类似的
推荐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我觉得结合原文,王德峰的,南怀瑾的,其他人的,和自己的理解一起看更容易理解 |
9
george013 1 天前
@cmdOptionKana #6 我认为不是什么独特的想法,而是追求事物的本质,达到一种自然超脱的状态。
|
10
xiaojie668329 1 天前
其实就内心不要有太多执念,顺其自然,坦然接受发生的事情。
|
11
conge PRO 无需理解
不要解释 解释的都不知 知道的都不解 多读即可。 不解释的情况下 说一个禅宗故事 或有启发。 慧可断壁求法于达摩,问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良久:“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得悟。 |
12
v2tex 1 天前
找 chatgpt 对线聊这些挺有意思的,一直和它进行辨论,到最后就有自己的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