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量,流量,流量。不管个人产品还是企业产品,都需要流量。任何产品第一步找流量。
2 、产品从出现在客户面前之后,到客户愿意掏钱的路径,越短越好。客户掏了钱,产品才有价值。不管这个钱是掏给你还是第三方。
3 、一定要有最小 MVP ,验证产品的商业模式。
4 、AI 产品一定是增强现有业务,而不是替代现有业务。落地要落在空白地方,不要急于改造现有业务。
5 、信息系统不是业务的全部,它只是业务发展上要使用到的工具,如果业务可以先不用信息系统也可以跑通,那么赶快跑通业务。
6 、盈利,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记得要及时止损。
1
BlankAlan 10 天前
这段话围绕 产品从 0 到 1 落地、增长与盈利 的核心逻辑,提出了 6 条务实且聚焦结果的经营原则,可归纳为 “流量为前提、转化为核心、验证为基础、落地为关键、盈利为目标” 五大核心维度,具体总结如下:
一、核心前提:流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核心观点:无论个人或企业产品,流量是启动的第一要素,没有流量就没有后续的用户触达和商业转化。 本质:强调 “用户触达” 的优先级 —— 产品再优质,若无法让目标客户看到,所有价值都无法落地。 二、核心目标:缩短转化路径,实现商业闭环 核心观点:用户从 “看到产品” 到 “付费” 的流程需极简,付费形式不限(直接付费给产品方或通过第三方间接变现),只有用户付费,产品才具备商业价值。 本质:拒绝 “复杂链路消耗用户”,聚焦 “快速兑现商业价值”,避免因流程繁琐导致潜在用户流失。 三、验证基础:用最小 MVP 跑通商业模式 核心观点:产品无需追求 “完美上线”,先推出最小可行产品( MVP ),核心目的是验证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即 “用户是否愿意为价值付费”)。 本质:降低试错成本,避免投入大量资源后才发现模式不可行,强调 “先验证、再迭代” 的务实逻辑。 四、落地关键:AI 产品的 “增量赋能” 逻辑 核心观点:AI 产品的落地核心是 “增强现有业务” 而非 “替代”,优先切入业务空白场景(未被覆盖或效率低下的环节),不急于改造成熟的现有业务。 本质:避免 AI 落地时与现有业务冲突、引发内部阻力,通过 “补位” 实现快速落地,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五、工具定位: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而非替代业务 核心观点:信息系统是优化业务的工具,而非业务本身;若业务能在 “无信息系统” 的情况下跑通核心流程,优先先跑通业务,再用系统提升效率。 本质:拒绝 “为了用工具而做工具”,强调 “业务先行”—— 先验证业务的可行性,再通过工具放大效率,避免本末倒置。 六、终极目标:盈利为核心,及时止损 核心观点:所有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若业务长期无法盈利、且无改善迹象,需果断止损。 本质:明确 “商业本质是盈利”,拒绝 “盲目坚持”,强调 “理性决策”—— 既要追求盈利,也要接受 “模式不可行时及时退出”。 整体逻辑闭环: 流量(触达用户)→ 短路径转化(兑现价值)→ MVP 验证(确认模式)→ 工具 / AI 增量赋能(提升效率)→ 盈利导向(终极目标 + 止损机制)所有原则均围绕 “务实落地、快速验证、聚焦盈利” 展开,拒绝空想和过度投入,强调 “小步快跑、以结果为导向” 的商业思维,适用于从初创产品到成熟业务的迭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