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可以通过出生年月、居住城市、经历、学校、班级等属性标签匹配到幼儿园、小学等同学、或儿时的玩伴等记忆中存在但已经联系不到的人。
比如可以发现世界的其他角落有人和你有相同的经历,甚至是另一个你。
而且相同爱好、经历的人更容易共鸣进入一个圈子,有共同的话题。
以上是突然间出现的灵感。
![]() |
1
xhslyf PRO 出生年月、居住城市、经历、学校、班级,这些信息的话,国外的 Facebook ,国内之前的人人网、朋友网,是最适合干这个事情的。可惜人人网和朋友网都无了……
相同爱好的话,豆瓣可以完成“书影音”这一部分,看对方的主页可以看到双方有多少共同喜好,只要再做一个插件,计算一下共同喜好的契合度百分比就好了。 其他兴趣爱好就是兴趣小组了。 |
![]() |
2
roundRobin 33 天前 via iPhone
很早就有过这个想法了,但是人生经历太难做验证了,你不知道跟你匹配到的是不是真的跟你有相似经历,反而你的信息有可能泄漏(如果不提示两个人的匹配项就没有共同话题,如果提示了就泄露隐私了)。只匹配兴趣爱好的话,贴吧这种地方已经满足需求了,或者 omegle 这种
|
3
mikebedford88051 33 天前
好像 FamilyTree 就是这样的。
|
![]() |
4
yb2313 33 天前
买这些信息直接到官方白手套机构, 软件上架前记得交保护费, 这样用户就会发现自己不用填信息也能快速找到你说的这些人, 然后还会夸你这软件太智能了
|
![]() |
6
shendaowu 33 天前
类似的网站我正在准备做。目前我正在学习相关的技术。我的点子我十年前就开始构思了。为了防止我意外挂掉,我把我的点子“开源”了,在 github 上。我 github 和本站的 id 一样,OP 有兴趣的话要不要看看?我不敢直接发链接,我怀疑本站有检测重复发相同链接的机制。另外既然 OP 能跟我基本想到一块去,有没有兴趣帮我开发?你可以负责你感兴趣的那部分功能。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点子,如果嫌去 github 看麻烦可以只看一下这个。另外如果看了这个简单的介绍有兴趣了的话可以再去 github 看我的点子。 我的想法是用多个现象描述一个人,而不是用标签。所谓现象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主语的短语。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比标签更好一些,因为很多现象是没有对应的词的,而标签一般都是词。反正标签和现象最后都会通过 id 进行搜索,技术上应该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却多出来一些好处。然后现象可以放到现象箱子中,不全都放在一起是为了提升搜索效率。我试过,一次搜索的现象数量越多速度越慢。我的想法是可以以一个现象箱子里的全部现象作为搜索条件。不过如果某个现象箱子里的现象超过一定数量就不能这么搜索了。好像说了一些不太有意思的技术细节。 看起来 OP 好像更多是想通过这个点子对应的服务获得情绪价值。我不是否定情绪价值,但是我觉得单纯的情绪价值可能早晚会腻,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能网站才能更持久一些。另外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解决实际问题,我感觉情绪价值这个东西有点太依赖与别人了,不太稳定。让我选的话我更愿意选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我的一个假设是方法可能会挑人,就是某个方法可能只会对某一类人效果更好。我相信我设想的网站可以找出方法适合的人。 OP 好像对能找到跟自己特别像的人挺乐观的,我对这一点不太乐观。假设各种特征是随机分布的话,那么可能特征越多,能匹配到类似的人的概率就会越低。就算是各个特征正态分布,结果可能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我设想了一种也许是削足适履的机制吧,就是找不到跟自己类似人就改变自己,以某个特征集合为目标。当然这个对成年人效果可能会差一些。其中一个具体的机制就是如果某个在某个方面比较厉害的人愿意被别人模仿的话,这个人可以公开自己的特征,让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人模仿。另外一个机制就是根据用户的目标和科学证据进行改变。比如如果提升一个人的大五宜人性的话,可能不是特别像的一群人就可以相互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另外一群很多特征都相似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个方法都会比较好的反应,这样在发明方法的时候可能就不用考虑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群了。 |
8
ohooooo 26 天前
你要说的产品是不是:人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