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个月前,我辞去了工作,开始一个人的创业旅程,做面向海外市场的独立产品。这一路走得并不顺,但我决定把这 5 个月的经历、踩的坑、心态的波动,做一个复盘。
这五个月,我主要折腾了这些事情:
✅ 注册了美国公司
✅ 搞定了 Stripe 支付接入
✅ 一边用一边学了服务器部署、代码持续集成、AI 编程的工具
✅ 开发上线了两个产品,并尝试在 Product Hunt 、Hacker News 等平台发布测试流量
作为一个“试水作品”,当时没打算变现,只是想快速跑通一个从开发到上线的完整流程。
发布到 Hacker News 后,一天内获得 3000+ 点击,远超预期。
但因为没做转化设计,也没有商业模式的思考,产品发布后就搁置了。
这次在 Product Hunt 等 4 个平台同步发布,一周获得 132 次点击,8 个注册。
其中有 2 位用户主动提交了他们的产品,说明这个方向有真实需求。
如果你有建议,或者愿意提交你的 AI 工具,非常欢迎!
我一直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 刚开始的两个月冲劲十足,但从第三个月开始,效率明显下滑,内耗增多。
越到后期,不确定感越强,人也容易拖延和逃避。加上缺少外部反馈,更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来调整状态:
我慢慢意识到,靠意志力撑不了多久,关键是要形成一套低摩擦的工作机制。
也开始学会接纳自己的状态: 允许低效日,只要启动就算成功。避免“全有或全无”的心态消耗意志力。
创业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和情绪管理的长期战。
为了对抗久坐和心态波动,我坚持了这几件事:
这些看似与工作无关的习惯,实际上极大提升了我的精力和心态稳定性。
我和很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都容易陷入"产品完美主义",但市场验证比产品完美更重要。
但现实是:
发布 ≠ 营销。 真正的推广,靠的是持续的内容输出、用户沟通、转化优化,要花的精力不亚于开发本身。
创业这几个月让我意识到: 这段时间让我更能接受自己的情绪波动,也知道如何管理注意力。
虽然第二个项目目前流量不高,但有真实用户愿意提交产品,说明需求是存在的。关键是要持续优化。
接下来重心是:验证营销是否可行,聚焦于流量和转化。
这 5 个月,过程并不顺利,但我比刚开始更清楚方向,也更坚定了。
如果你也在做类似的事,或者想聊聊创业、产品、AI ,欢迎留言或加微信群,一起交流。
![]() |
1
lwldcr 25 天前 via iPhone
如果没有其他的持续经济来源,看着存款一点点减少,压力还是很大的
|
![]() |
3
houshengzi 25 天前
看来老哥的执行力也是可以的~
|
![]() |
4
noobsj OP @houshengzi 谢谢,其实很多时候也是边焦虑边硬着头皮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