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在这里 https://ex.noerr.eu.org/t/971928 , 现如今两年过去了,我把现状和这两年的经历、体会做个总结分享,真实案例,如有干货,纯属正常。
当看次留和 7 留的数据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包括我自己也是不相信的,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数据是因为样本太少导致的波动,不足以体现真实情况。后来的次留基本维持在 50% 左右,次留维护在 20% 左右。
两年间期没有做过任何商业推广,付费转化率和每付费用户平均所得都比较高,得益于此目前 app 已经有了稳定收入。
而且最近几个月连续做了几次重要功能的升级后,所有数据都开始上涨,其实这个 app 做了不只两年,如果算上 android 端已经有近五年了,而直到最近几个月我才觉得做得有点明白了,而且数据的全面上涨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做一款经得起考验的 app 需要厚积薄发,一开始可能不怎么样,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需要耐得住寂寞用心的去做,去思考用户场景和用户体验,然后可能就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爆发出来。说什么有一个 idea 立即做出了一款应用,然后就一夜爆红了的,要么真的是天才,要么可能是昙花一现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因此,对于独立开发者可能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而对于有融资的团队则可以通过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投入减少这个过程的用时,所以独立开发者并不容易。
什么本地优先,隐私优先,支持 markdown ,图片,表格之类的,所有笔记应用似乎都在打这些点,说点不一样的
以前深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总以为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就是看看竞品怎么做的,或者做个 AB 测试,哪个数据好用哪个,似乎人人都可以。而做独立开发这么久才现,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开发,还是 UI 设计,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都是如何高效组织信息,而这其中最难的,最需要创意的却是产品设计。产品经理不但需要对人性,社会,用户使用场景,产品本身,有非常深入理解,还要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
Metanote 这两年来反复探索和优化产品设计,这个过程有过收获,走过弯路,每一个版本尝试都让我对产品设计的理解更深了一些。我自己对 Metanote 每一个版本的产品设计变化做了一个总结,总结某一个设计的得与失,以及为什么最后要这么设计。有机会来一个图文长帖分享出来。
总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名话,我再也不信了。
Metanote 的大部分用户都是海外用户,我曾在国外的尝试推广自己的产品,但发现会有些水土不服,比如当时我想着你不能纯发帖推广自己的产品,总要给用户一些福利,送个码什么的,好,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你以为的送码是好事,在海外用户看来就是硬广告,甚至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和排斥,而不送码只推广反而不会有问题,再打一些感情牌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最后我那推广的帖子引起了一翻相对负面的讨论后最终被锁帖踢人了。
所以,因为文化的差异,现在在海外我已经不再进行推广了,听之任之,自然发展。
到现在这个阶段的应用市场,如果你发现了一片蓝海,你可能要小心了,可以比红海还危险。
Metanote 刚开始做的时候目标用户是比较小众的,而且市面上同类产品并不多,可以说是一片蓝海并不为过。但做到现在,Metanote 可以说在圈内已经是有相当的知名度了,甚至可以说是移动端最优秀的产品之一,这从 App Store 的搜索排名可以有所体现,但 Metanote 的用户量依然不大,为什么?
小众很好,没什么竞争,小众很不好,没什么用户。
基于这两年来的问题,目前计划如下
开发应该是不需要了。产品经理需求也不大,但欢迎交流,说不定聊着聊着就聊出了无限可能。UI/UX 和运营各需要一名可以长期合作的,合作方式可以谈,有偿,不画饼。
联系方式 bWV0YW5vdGUudGVhbUBnbWFpbC5jb20K
App Store 链接 https://apps.apple.com/us/app/metanote-notes-docs-agenda/id6452550221
![]() |
1
zhenghuiy 52 天前
不是设计师,但想交流一下 App 开发和出海,不知道是否可以加 OP 联系方式?(先问一下,不想冒昧打扰)
|
3
unhappy224 51 天前
桌面版会选什么技术呢?
|
4
KevinKL OP @unhappy224 原生吧,MacOS X 和 iOS 八九不离十的
|
5
unhappy224 50 天前
@KevinKL 不考虑 win 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