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chaos
2021-03-23 13:57:26 +08:00
哈哈,我在做量化的私募机构搬砖,算是行业某一个环节的一个员工,我司 AUM 在国内还不错,那就作为业内人士来做一些分享吧。
先说结论,个人做量化是能够成功的,但是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搞得好的话是能赚到钱的,甚至于业内有很多小团队就是自己当量化散户,然后慢慢做起来的。但是这一行基本上也是二八定律,牛逼的很牛逼,大多数人就是当程序化韭菜。
对于问题来说,一套能赚钱的量化投资体系(注意体系这个词),是需要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构成的,不亚于你自己拖一个小的科技团队。基本上就是以下几个:
1. 数据 基本上是下单时候用的低延迟数据;做研究用的历史数据
2. 硬件 如果是程序化交易,策略要托管在高鲁棒性的服务器;信息的存储设备;低延迟策略(比如高频)还需要万兆网卡,改写 linux 内核,做超频等等。此外还需要券商 /交易所的交易接口 API,或者在他们那边托管服务等等。
3. 策略 赚钱的核心,你得搞一个模型出来。这个是大多数个人做量化的瓶颈,因为成熟绩优的量化基金,都是一帮学历突破天际的天才在搞这个,而且要一直搞,因为你做的东西随时有可能失效,需要不断优化。股票上就是 alpha,日内 t0,或者基本面量化的一些选股 /指数增强策略。期货,期权是趋势跟踪,做中低频 CTA,或者做类似于 market making 的超高频策略。数字货币我不太懂,基本上是价差套利,高频等等,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去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他们的本质,通俗的来说就是用历史数据,或宏观或微观找规律,建模型去交易。所以你要搭建一个回测系统,看很多论文。而且策略是有容量的,你一百万能跑起来的策略,有可能到了五百万就拉了。
4. 风控 风控是你持续赚钱的关键,需要看很多交易规则,而且要做一些止损止盈,以应对市场的极端风险,比如做好对冲。量化的本身是类似于精打细算的赚小钱,当过私募投资者的朋友都会知道,去年公募翻倍,量化二三十个点,今年公募暴跌,量化回撤反而小。基本上就是风控的原因,低风险赚小钱,图一个持久。
这么看的话,量化其实不是一个对码农较为友好的概念,而是一个对熟练的股民的来说比较友好的概念,因为核心永远是策略,你的程序化、低延迟下单机制永远只是一个辅助。相对来说去美股做一些研究和分析,对个人来说胜率高一点,A 股稍微困难一点。而且个人最好还是考虑做中低频的策略,你弄高频的策略,很难打过成熟的机构。一些浅见,希望能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