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永久性滴将 CSDN 加入搜索结果黑名单

2019-11-07 11:25:42 +08:00
 tinycold
我想要在我每次搜索的结果里都不要包含来自于 CSDN 的信息,并且不需要我手动在搜索关键词里加上额外的信息。我输入一个

搜索引擎 Google
浏览器 Chrome

有办法做到吗?
1850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95 条回复
lzxgh621
2019-11-07 18:17:17 +08:00
@Raymon111111 还真不一定。技术方面来说,一手资料有个普遍缺点就是稀言,没有例子,没有详解,文档前后关联,初学者一下子就晕了。
houlin
2019-11-07 18:32:23 +08:00
@MaiKuraki 一看就知道你没被坑过,上面很多截取别人博客的内容,没头没尾不说,关键是错的坑爹啊
ragnaroks
2019-11-07 19:11:34 +08:00
@sandman511
吃屎的你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错的东西复制几十遍
webshe11
2019-11-07 19:27:19 +08:00
我也来一个油猴
https://greasyfork.org/zh-CN/scripts/389721-ban-bad-websites
特色是处理所有域名所有<a>,标红而不是删除 让用户在点击之前就意识到链接指向垃圾网站
webshe11
2019-11-07 19:36:32 +08:00
csdn 90% 写的很辣鸡 但是偶尔对于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点开摸个奖,有时候能快速解决问题,所以这个脚本选择标红而不删除
yujiang
2019-11-07 19:43:23 +08:00
油猴插件 ac 自主拦截域名
HytonightYX
2019-11-07 20:15:07 +08:00
@webshe11 哈哈,确实。有时候谷歌英文看着头晕了,就开百度搜搜,就是抱着点开摸个奖的心态去搜的
HBpencil
2019-11-07 20:19:52 +08:00
确实垃圾
stevenbipt
2019-11-07 20:42:30 +08:00
目前是直接修改搜索引擎,在里面直接-csdn
freeduke
2019-11-07 20:54:27 +08:00
同烦 csdn
gscoder
2019-11-07 20:56:35 +08:00
那我们这种 CSDN 的老作者咋办,换个平台重新开始成本太高了
mikulch
2019-11-07 21:03:20 +08:00
@gscoder 还是换了吧,简书都比 csdn 好。
Leigg
2019-11-07 21:06:53 +08:00
@gscoder 把 csdn 当做笔记本就行,我就是,我的文章底下基本都会加一句“本文主要由博主的实际经历总结而成,接收读者的斧正。”
danmu17
2019-11-07 21:21:29 +08:00
@Livid google 一直都会通过第一次写入 cookie 时的 ip 地址来判断所在的国家并自动显示对应国家的 google 搜索结果,看来站长需要多去几个国家啊。
danmu17
2019-11-07 21:26:37 +08:00
@Livid 在操作系统和 chrome 都是英文,chrome 没有登录的前提下。
siganushka
2019-11-07 21:29:44 +08:00
我以为只有我是这样,看来这样的人还不少啊,我在 Google 搜索列表里看到百度和 CSDN 都是直接跳过的。
han0101
2019-11-07 21:44:32 +08:00
@Leigg 你把它当笔记本,但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会把它当公开的有效资料,而且 csdn 的权重很高。csdn 搜出来的结果都是 copy 的个人日记式重复文章,所以骂声一片。
Kasumi20
2019-11-07 22:04:23 +08:00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twl007
2019-11-07 22:07:12 +08:00
说实话 中文搜索结果已经烂到你的爱用英文搜索了…… 真是对国内互联网一言难尽
barbery
2019-11-07 22:08:00 +08:00
垃圾 csdn 终于找到方法解脱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61715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