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从 sublime 转投 vs code 了?

2017-08-21 14:32:55 +08:00
 waiaan

听说 vs code 势头很猛。

5583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编辑器
160 条回复
Khlieb
2017-08-21 21:29:48 +08:00
@huybery #8
@oh #11
微软现在还是 Linux 基金会的白金会员呢。另外 macOS 上有个 NeoOffice 在商店上要付费购买,但源代码可以免费下载,还是 GPL 授权。
hantsy
2017-08-21 21:45:37 +08:00
VS CODE 应该写 Typescript/ Angular 比较容易,插件太多了。MS 的东西应该都不会是问题,C#,Azure 都有 MS 官方插件。

不过 Facebook 自己的 Nuclide IDE 开发环境是基于 Atom, 应该是为 MacOS 准备的。Windows 下无爱,太慢了,Watchman 之类的支持也有问题。

性能上 atom 感觉最近两个版本好像 Windows 性能有明显提升,我仅安装 Typescript 等少量插件试用。
undeflife
2017-08-21 21:57:58 +08:00
@Khlieb NeoOffice 跟微软没关系 基于 OpenOffice 和 LibreOffice
Jackeriss
2017-08-21 22:01:40 +08:00
坚守 Atom,不离不弃
wzdbsss
2017-08-21 22:24:09 +08:00
intellij 路过
v4an
2017-08-21 22:24:13 +08:00
sublime 转 atom 转 vscode Orz
wlh233
2017-08-21 22:28:41 +08:00
+1 刚出的时候挺排斥 vscode, 后来某次更新后彻底改观
poorcai
2017-08-21 22:34:07 +08:00
中文乱码是怎么回事?编码格式已改为 utf-8
FanWall
2017-08-21 22:35:38 +08:00
已经很好用 也很看好 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也许某次更新后就可以把别的都删了~
Ahri
2017-08-21 22:36:04 +08:00
VS Code 用户数量早就超过 IntelliJ 了。
fei31976
2017-08-21 22:37:21 +08:00
我已经转 vscode 了。之前是 sublime 2&3 的付费用户。

主要原因是有一次 golang 升级后,gosublime 插件会出现 CPU 100%的情况,一直也解决不了,然后就换了。
suntus
2017-08-21 22:45:19 +08:00
VS Code 强壮的自动补全💪
aiyinsizhi
2017-08-21 22:53:21 +08:00
不会转。
sublime 强大的列编辑以及同时编辑多处的功能,至今无人出其右。
关注这个功能,是因为平时要处理很多日志,然后还得用 sublime 来生成代码。。。
justtery
2017-08-21 23:00:25 +08:00
以前我现在主要用 vscode 了。。。
LukeXuan
2017-08-21 23:11:49 +08:00
最开始用 IDE 后来用 sublime 然后是 atom/vsc 最后发现还是 emacs 好
JasperWong
2017-08-21 23:39:54 +08:00
举手
chu1337
2017-08-21 23:50:11 +08:00
sublime -> vscode -> sublime...
yybeta
2017-08-21 23:53:17 +08:00
确实很好用
sneezry
2017-08-22 00:24:32 +08:00
@goodnight1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往 GitHub 上发 PR 啊,所有 work 都是 open source 的,不过当然公司买单。
Syaoran
2017-08-22 01:04:51 +08:00
一直用 vscode 路过……
萌新弱弱问一句 vscode 右边类似缩略图的一栏怎么关掉……某次更新后就有了,感觉不美观……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38454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