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友都是如何学习(加强)英语能力的?

2017-02-11 10:43:29 +08:00
 HLT

本来英语也不咋地

平时工作中看一些文档资料也相对吃力,反正就是凑和看。然而,逻辑稍微复杂一些 就肯定懵逼!

口语更是垃圾,属于完全张不开嘴型。即便张嘴了 也就是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的水准(稍夸张了哈)努力一下 也就是 chinglish+京腔(you eat 胸柿炒鸡蛋) 外加一股大碴子味儿(you 嘎哈呀)

当然知道语境很重要,但是面对目前的情况与祖国56个民族花朵 栋梁共事交流,中文不跑音都谢天谢地了。。。

1530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132 条回复
zhidian
2017-02-12 14:51:57 +08:00
对,微软小英也很棒~
zhidian
2017-02-12 14:52:10 +08:00
微信上搜。
linbiaye
2017-02-13 07:48:46 +08:00
不考虑楼主当前英语水平的都是胡说八道。什么出国留学,直接生啃英文技术文档的都搞出来了,楼主要有这英语水平还用来这里这么问?根据楼主“ 平时工作中看一些文档资料也相对吃力,反正就是凑和看。然而,逻辑稍微复杂一些 就肯定懵逼!”猜测,估计勉强 4 级或者 4 级都过不了;那么最适合你的应该是《新概念英语》系列,从第二册开始。楼主的情况和我以前很相似,阅读英文技术文档、书刊很是痛苦,需要边查单词边猜句义,最后不得不放弃阅读原生英文。学习英语需要时间和毅力(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你的付出),当你学完第三册,就可以较为流畅的阅读英文文档了(还是需要查单词)。第四册学了一半可以开始考虑考个雅思试一下。
基于本人经历,从英语渣到雅思 overall 7 ,阅读 8.5 。恬着脸贴出来这分数只是希望楼主少走弯路。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
HLT
2017-02-13 10:24:22 +08:00
@linbiaye 感谢哥们儿的中肯回应和建议!
对,我不想再走什么捷径或随意的开始,因此在筛选贴合自身情况 罗列出科学、适合自己的方法!
QK8wAUi0yXBY1pT7
2017-02-13 10:29:57 +08:00
看小说,居然都没人提这个。
我是多亏了看小说。
用好工具是关键,以前是用云词阅读器(现在垮了,好怀念,好希望有相同的出现)。现在是用 kindle
Vfeather
2017-02-13 11:34:15 +08:00
China daily 和 英语流利说
Jasmine2016
2017-02-13 15:01:40 +08:00
英语专业的路过。。。看了看回复,学英语的方法真是成千上百种,但到底哪种有用?楼主还得自己亲身试验一下哪个好用。
写代码的都知道,提升最大的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实战的过程。你给自己多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
比如亚马逊的: https://www.mturk.com/mturk/welcome ,里面不少要求中英互译的任务,任务做完了给钱。

我从小就对语言感兴趣,所以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困」在语言的环境中,例如周边的电子设备能改英语的改英语,不差英汉词典,只保留了一本柯林斯。再就是硬着头皮跟老外接触之类的。

反正我学英语从没靠那些鸡巴 APP ,感觉很扯。
HLT
2017-02-13 15:35:26 +08:00
@Jasmine2016 感谢哥们儿的中肯回应、解析和建议!
xiaqinglin
2017-02-13 16:12:29 +08:00
我是考了托福 GRE 然后人肉翻墙,英语就变好了
elikoi17
2017-02-14 08:34:46 +08:00
@zqhong 不好意思回复晚了,我是不停读看不懂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猜出意思来,如果能猜对至少一次,这个词下次见的时候就不会忘了。
elikoi17
2017-02-14 08:37:29 +08:00
@BXIA 抱歉,说的不是特别准确。就是理科里面中国人统治,平时不同科交流也少,同胞天天在一起,几乎不怎么说英语,所以对英语提升帮助很小
RqPS6rhmP3Nyn3Tm
2017-02-14 10:12:27 +08:00
@elikoi17 我就好奇问一句啥学校这么牛逼(因为真的没见过(除了野鸡)),干嘛道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3397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