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该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私钥?

2016-05-20 18:51:30 +08:00
 FlowMEMO
以前用过 ssh key 方式登录,但是后来觉得自己可能保管不好私钥就放弃了.
怕自己保管不好,一是怕不小心误删了,二是怕私钥泄露了(毕竟是存在电脑上不是脑子里的)

现在想问一下大家,应该怎么保管好自己的私钥?

还有就是有必要为不同的账号创建不同的密钥吗?
1484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96 条回复
Halry
2016-05-21 10:37:27 +08:00
打电话给微软,都是说你的密钥( yao )密钥( yao ),平时也是说钥( yao )匙。
xpol
2016-05-21 10:49:55 +08:00
@azurexie 君子所错略同。
ffffwh
2016-05-21 11:02:44 +08:00
私钥不是本身可以弄一个 passphrase 么。 Mac 下第一次用时可以存到 Keychains 里去,以后不用每次都输。
cabbage
2016-05-21 11:21:58 +08:00
私钥后多加点随机字符,然后用 7z 固实加密压缩,用分卷的,把每个卷存到不同的网盘,硬盘等等,这样只要缺一个卷就拿不到私钥。
当然,这只是用来备份的一种方法,讲道理私钥是要不定期更换的。
Balthild
2016-05-21 12:46:19 +08:00
@ericls 不。 yao 只是官话的音变产生,随普通话被扶正,除了「钥匙」外都读 yue 。钥,形声字,从金,音部为月,所以读作 yue 才是正确的。
tracymcladdy
2016-05-21 13:15:51 +08:00
没那么重要,我直接放 google drive 的
ericls
2016-05-21 13:19:34 +08:00
@Balthild 按照现在的形式来说 这个词应该被定义为两种读音均可 如果读 yao 是被人玩错误的 那么这个语言吃枣药丸
airqj
2016-05-21 13:38:37 +08:00
背下来不就行了
另外,就算知道钥的正确读音 还是喜欢读要
timothyye
2016-05-21 13:59:41 +08:00
我是直接放 dropbox 上
timothyye
2016-05-21 14:00:10 +08:00
@vus520 你还真背啊,汗……
kozora
2016-05-21 14:17:23 +08:00
我的自己本地生成的密钥,然后密钥再加密码,密码用 lastpass 生成的高强度密码,然后本地存一份,再放一份到 onedrive ,然后密钥的密码查看需要验证 lastpass 的密码才能复制
won
2016-05-21 14:25:12 +08:00
论男人如果保管好私房钱
kelos
2016-05-21 14:27:43 +08:00
@akagi 不排除意外的事故导致的短时或长期的失忆,以及自身疾病带的健忘等情况导致你忘了密码这回事。。。
kelos
2016-05-21 14:28:24 +08:00
@loading 好方法
honeycomb
2016-05-21 14:34:16 +08:00
@ivmm 好在发音这个事情是可以改的,说不定以后的正统发音变成私(zuo)钥(si)了
4679kun
2016-05-21 14:52:19 +08:00
base64 一遍 生成二维码
Balthild
2016-05-21 15:10:01 +08:00
@ericls 不是被人玩错误的,是本来这个读音就是音变,后来在「钥匙」这个词上被扶正了。
skyoojaa
2016-05-21 15:14:27 +08:00
纠结 siyao ,还是 siyue 的。多音字好吧。打出来就好啦。而且,题主既没有说念 yue ,也没有说念 yao 啊。只是问怎么保存嘛。
Balthild
2016-05-21 15:19:40 +08:00
@ ericls 而且补充说明一下,钥这个字是简化字,繁体字鑰,当初简化汉字时不是被简化成「钅药」之类的而是简化成「钅月,也说明了本音是 yue 」。
amorphobia
2016-05-21 15:51:31 +08:00
表示在我方言里面『药』、『钥』、『乐』(音乐的乐)都是同一个发音,跟『月』的发音是不一样的 = =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28011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