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炒股,如果追求高收益,难度比较高,例如研究行业、研究公司。刚好最近段永平又发言了,他说要看懂一家公司不容易,他多年以来重仓的股票也不多。
段永平有经营实业、做实体生意的经验,战绩优秀,同时投资战绩同样非常优秀。一般来说,多数人对股票、公司的理解都不如段永平,但同时多数人都有自信能看懂公司、看懂股票,相信自己的操作逻辑是科学的。
我认为,科学炒股的第一步,就是怀疑自己,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段永平和巴菲特对散户的建议出奇地一致:买宽基指数。
如果说买宽基指数的风险较低,那么,定投宽基指数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可是,真的低风险吗?
定投的起点,有可能恰好是熊市的开始。这并非低概率事件,有非常多投资者经历过这种事情。如果定投的不是宽基,而是行业基金,那遇到这种风险的概率会更高。
熊市可能长达一年,甚至几年,这时候定投是非常痛苦的,好不容易熬到牛市,回本的过程依然痛苦,甚至可能更痛苦,看着别人大赚特赚,而自己还在回本的路上。熬了几年终于回本,股市又到了高风险的位置,如果不卖,可能还要再经历一次这种痛苦,还要浪费几年。此时做卖不卖的决定,也很痛苦。
科学的认知,不一定能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参考,这里有一些定投的案例: https://ex.noerr.eu.org/t/1172466
上面说的定投的陷阱,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就是再也不要碰行业基金了,只定投宽基指数。
第二,可以减慢定投速度。尤其是遇到长期下跌的情况,比如连续跌了 3 个月,可以把每次定投的金额减少,或者拉长间隔时间。
第三,进一步分散风险,美股、A 股都买,债券和黄金也买,在股市风险较高的时候,可以考虑提高债券的占比。
如此,即可降低风险。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显然,上述三点,每一点都会降低收益。你不乐意买宽基,很想买一个行业,必然是因为看着这个行业在猛涨或者利好消息一大堆,这个钱能忍住不赚吗。减慢定投速度也同理,根据定投的原理,相信科学,反而应该在跌的时候多买,多买多赚。分散到债券也一样,债券那像乌龟一样的赚钱速度,看着就来气。
上面说了科学炒股的方法,表面上看,越科学,收益越低,赚钱速度越慢。
怕高都是苦命人。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梭哈是一种智慧。
有人不信科学,就靠胆子大,在牛市反而赚得盆满钵满。因为牛市的大趋势就是上涨,只要胆子大,即使在一定区间内犯错,等几天也会涨回来。尤其是在 A 股,以现货看涨为主要手段,牛市的容错率很高。
其实只要踏出第一步,去买一只股票,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胆大”的阶段。只是有人运气差,开局就踩雷。有人运气好,长期好运,一直胆大一直赚。不同的运气造就了不同的心态。运气好的人,大概率会认为自己是科学的,直到遭遇赢家的诅咒( https://www.soex.noerr.eu.org/?q=%E8%B5%A2%E5%AE%B6%E7%9A%84%E8%AF%85%E5%92%92)
比科学炒股更重要的是,你的风险偏好。所谓科学炒股,有两条路线:
如上所述,第一条路“利用知识和经验”,连段永平都说难。如果想走这条路,只能大量阅读、大量学习,再加上长时间实操,可能还要有天赋。显然,这条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建议。我只能浅谈一下第二条路。
控制风险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搞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这并不容易,首先承认“我不知道我的风险偏好”就很不容易。
接下来是实践,大概率要交学费。简而言之,就是实盘操作,要每天复盘,检查自己的操作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以及在该风险压力下操作是否变形。经过长时间复盘(可能要几个月),才可能真的确认自己的风险偏好。
确认风险偏好后就好办了。确认了自己敢冒高风险,能顶住压力操作不变形,那就可以提高你持有的股票型宽基指数的仓位,仓位高了自然就有可能赚更多(或亏更多);如果确认了自己风格偏保守,则可以考虑随着股票市场的风险提高而降低股票仓位,耐心等待市场恐慌超跌的机会。
重点是认识自己,实际操作与风险偏好相匹配,赚认知范围、能力范围、风险承受范围以内的钱。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