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试过把 NAS 文件备份到对象存储吗

4 天前
 fcfangcc

如题,以阿里云 oss 为例,单纯用于备份不访问(除非其他备份全部炸了)可以用深度冷归档类型

算下来 1T 文件一年费用大概是 100 元不到,上传不收费,用于作为最后的备份是否可行,有人试过吗

339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NAS
55 条回复
paranoiall
4 天前
我是威联通加密上传到网盘
totoro625
4 天前
可以,注意不要开启文件一致性校验,否则大量读取会让你欠费
totoro625
4 天前
实际上不如 RAR 格式带冗余,加密保存到网盘
Kirkcong
4 天前
可行啊,我用的是 aws s3,目前用于备份的 bucket 总量 942GB ,其中包含 95%的深度归档,5%的标准数据(本月新备份的数据),每月 3.8 美元,bucket 设置了策略,20 天标准数据自动转深度归档。

为了保证隐私,我特意选择了欧洲国家的存储,毕竟是用于备份,网络质量几乎没什么要求。你如果选择 oss,最好用一个通用密码打包加密上传,国内的 oss 是有合规扫描的。
jingcjie
4 天前
@Kirkcong 牛啊,s3 有弄自动化操作或者增量这些有处理吗?
Kirkcong
4 天前
@jingcjie #5 没太明白你说的自动化和增量是指什么。

我是不同机器上脚本定期 tar 打包,然后用 minio 的客户端 mc 上传给 s3,20 天后 s3 自动将标准备份转为深度归档。因为数据量不大(一次大概 20gb 以下吧),所以每次都是全量备份。

以上说的是我非照片类的数据,对于照片,我只会进行延迟备份,用的 immich,后端是我巴黎一台机器的存储,定期同步到另一台大容量 vps 和 s3 (不打包,直接按照目录同步)
WebKit
4 天前
@paranoiall #1 这样还能差异化上传吗?每次都要全量上传?
Huelse
4 天前
正在用,只备份照片和部分文档,每个文件单独加密压缩,现在只用了几十个 G ,选 40G 的资源包一年 9 元
fcfangcc
4 天前
@Huelse 有什么工具可以增量上传不
WebKit
4 天前
@Huelse #8 每次都要全量吗?
KimGuo
4 天前
不可行,因为一旦要下载价格会直接爆炸
paranoiall
4 天前
@WebKit 刚看了下威联通应该是可以的,可以只上传大小或者更新时间不一样的文件
fcfangcc
4 天前
@KimGuo 00:00 - 08:00 (闲时):0.25 元/GB 其实还好,真的其他地方全部丢失了,花点钱能找回来也是值得的。看下来比存本地省心,不需要维护
TsubasaHanekaw
4 天前
群辉上传可以自动加密,不过需要你用它的软件解密, 简单点还是自己打包加密
bowencool
4 天前
@jingcjie 我这里有一个可以参考: https://blog.bowen.cool/zh/posts/offsite-disaster-recovery-for-unraid-with-rclone
bowencool
4 天前
@KimGuo 比网盘是贵的,但是值得

https://blog.bowen.cool/zh/posts/offsite-disaster-recovery-for-unraid-with-rclone#%E5%82%A8%E5%AD%98%E7%BB%88%E7%82%B9%E7%9A%84%E9%80%89%E6%8B%A9
shanguo
4 天前
可以试试 restic ,backrest 在 restic 基础上提供了网页 UI 操作。

我目前用的 backrest 每天备份一次 nas 照片到腾讯 cos ( S3 )

Huelse
4 天前
@fcfangcc #9 @WebKit #10 自己用 ossutil 和 percona-xtrabackup 实现的脚本,github 上有类似的项目

@KimGuo oss 和主机在同区域下可以直接走服务器流量,内网不收费
k1rin
4 天前
/t/1154883 我用的 restic 配合 rclone 备份到阿里云 OSS
ryvaius
4 天前
哈哈都挺讲究怕 nas 炸了房子着火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7269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