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厂已经开始要求新增代码 AI 生成的占比量了

14 天前
 rockxsj
比如京东部分部门要求后端代码自己手写比例不得超过 10%,客户端更是要 100%生成,由 IDE 插件自动统计,连续考核比例不达标将会淘汰。

感觉程序员大失业近在眼前了?🤔
1518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139 条回复
tenclock
13 天前
公司给买会员服务吗
simo
13 天前
定了 10%的手写量,如果强制,那肯定要出考核工具,很好奇,识别逻辑是怎么样的
wuxilaoshiren
13 天前
经典中层 nc 领导为了搞噱头弄得规定 我相信有这种事
Oxonomy
13 天前
等着,给自己埋坑吧
otakustay
13 天前
@Gorvery #77 我的经验是把任务粒度细一点,根本不存在所谓大模型生成客户端代码质量差的问题
nevin47
13 天前
这种比较耸人听闻的一般都是大厂里面某个组或者小部门的领导比较激进,然后搞出来的大新闻,范围应该非常有限

按我天天 vibe coding 的经验来看,100%生成率过于离谱了,就算直接用 ClaudeCode 也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更别说各个大厂的基建团队还自己喜欢套一层壳的各种奇形怪状的工具

要是哪天我吃撑了回去要求手下的部门也必须 Vibe Coding 然后要求很激进的覆盖率,说不定也会演变成某某大厂有的部分已经要求 AI 生成率 XX%了 XD hhhhhhh
w3cll
13 天前
很正常,我们现在也在推这个使用 AI 编程
大势所趋吧
yoshiyuki
13 天前
为什么说失业? 难道 AI 生产的代码不需要 review 的? 只要还 review 我就有工作
Mearasar
13 天前
@rockxsj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jjx
13 天前
前端还好, 哪怕错了,可能还有后端的一道防护

后端强制 ai, 我是不敢想象的

企业代码 可读,可维护, 可工程化是第一要务

引入 ai 解决问题很正常,但代码必须能变成自己的

强制高百分比, 大概也只有有钱的公司才会这样搞,出事情了有很多人背锅

小公司可能直接 gg 了
ysjiang4869
13 天前
自己写完代码,让 ai 复述一遍,100%,就是这么考核的
uds9u32br
12 天前
我就想知道怎么统计出来的,把被采纳的代码段记录下来然后在仓库对比?
WithoutSugarMiao
12 天前
很正常,经常聊天的朋友也说他的新公司要求必须用 cursor 开发。他们还是写 rust 的,AI 支持相对来说较弱点的。
Charlie17Li
12 天前
支持 OP ,楼上又是阴阳怪气又是玻璃心,我们也要求占比不低于 20%
Gorvery
8 天前
@otakustay 让大模型写一个独立的模块,没有问题,写得很好,基本一遍过。但问题是项目中有很多跟业务强依赖的东西,逻辑非常复杂,再加上大厂自己内部写了很多公用 api 、sdk 这类的东西,不是大模型简单理解下项目,就能写得没问题的,通过 agent 形式生成代码现阶段不太可行,无论基座模型用的是哪家的都一样。倒是如果先写注释,然后大模型根据你的注释进行小范围的代码续写,这个生成的可用率还不错,你可能说的是这个东西。
otakustay
8 天前
@Gorvery 你写 100 个字的 prompt 效果不行,写 2000 字的有效信息满满的 prompt 效果就能行,就是这么简单一回事。就像你不喜欢 PM 需求不给你讲明白就要做,现在轮到你给 agent 讲需求和实现细节了
Gorvery
7 天前
@otakustay 不可能为了两百多行的代码,写个 2000 字的 prompt 的,这种用法完全是降低效率而不是提效
otakustay
7 天前
@Gorvery #137 当然不可能为了每一个 200 行的需求写 2000 字的 prompt ,但我可以写了 4-5 次后沉淀一份 15000 字的 Rule ,之后只要 50 字的 prompt 就能写 200 行的需求
并且,我只要知道在单个文件里要做什么,就可以 50 字的 prompt 写 20 行代码,虽然你感觉好像这很 SB ,但我曾经认真计时做过实验,这样是有效率提升的
Gorvery
6 天前
@otakustay 沉淀 rule 这个我试试,你们用的 agent client 和基座模型分别是什么呀?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6599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