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定制这么暴利的吗?搞得我想改行了。

9 天前
 ota

我是设计专业的,所以家里房子装修我都是自己设计。 以前装修,图省力,橱柜都是装饰城包的。因为走套餐,而且也对五金什么的不是很懂。所以套餐 x 打折价,以为就是市场价了。 22 年,我有套公寓装修,全屋我找了木工,我自己出图。才知道橱柜和自己打柜子的差价有 2-3 倍。 直到今年老宅拆迁,老爸要迁回老家住了。所以准备旧房改造下,用了十几年的厨房终于敲掉了。 我就随便先联系了家本地有名的做橱柜的欧派。

报价如下: 上柜:1799/米 台面:2199/米 下柜:1899/米

然后说打折一个 3 米长橱柜可以 1.5w 拿下。由于做过高端的全屋定制(左尚明舍),也用过李维嘉这种互联网的,也用过木工打柜子的。所以已经对价格免疫了。自己拆解橱柜所有东西都是采购而已,全屋无非是整合,和我们 it 界的套壳没啥区别。自有工厂也是切割封装板材的而已。耗时久,小的误差无法现场解决,会导致工期顺延 20 天+。所以全屋定制他们的尺寸会有阈值设置,比如板材生产不能低于 8cm 等一些硬性规定。留缝隙也会大于 1cm 。对于我这种追求 3mm 关门无缝极简狂魔来说,全屋已经无法给我带来满足感了。这都是闲谈了。 正题就是,他们利润也太高了。但效率很低。比如链接集成灶的 L 转角,他们必须要有封板。我自己木工打,可以现场调整。根本不需要。

所以自由度有限的情况下,全屋还有什么优势?用的五金好?网购下,你发现百隆海蒂诗也没几个钱。 拉篮碗篮这些?不好意思,非标尺寸有些还没有。选择余地也少。质量好?那当然了,卖的比单品贵 2-3 倍。能质量不好嘛,终生包换,不也是羊毛🐏身上嘛。而且是预支。哪天倒闭了,找谁去。

板材质量?爱格都不可能说不用胶粘,只要封边技术不达标,甲醛释放是跑不掉的。而且橱柜哪个不现场开孔。比如你的水槽,下水管,燃气灶。师傅会帮你封边嘛?显然不会。而且重灾区是那些玻璃胶。也不是你用了高端的全屋定制就安全。

所以市场上是不是可以有个渠道对接的平台?什么生态板,颗粒板,欧松板,爱格还是克诺斯邦,都可以直接从工厂采购。大部分板材厂商,也都是有封边技术的。即便只有整版的,也可以扔到本地加工厂,做封边做裁切。只要你有尺寸图。全屋设计,这东西太简单了。网上找批兼职的即可,根本不需要家装设计师,出效果图?完全没必要,因为你要的板材可能没那颜色呢。当然,你需要自我满足下,那 ai 生成就行了。

五金什么的,也不复杂,倒来倒去也就那几家头部的,而且五金发展很快,很多预埋件甚至打造多功能折叠区域变成可能,小户型改造,特么就是堆五金的。

我自己找木工,120/米。总计不到 1000 搞定人工费。2 天工期最多,现场开槽。大不了给木工一天空窗期的钱,让他等你去厂里封边。台面,就上面那个欧派报价的 2199 ,我可以买岩板了。稍微加点钱可以买进口的。然而他还是石英石,而且是 1.5cm 的。

所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有些活明明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资源的整合,为什么就能暴利 5-6 倍?套壳是爽,问题是不知道这么爽啊。

自有品牌,自主研发,呵呵,就那几个 copy2paste 的升降柜,触控百叶玻璃门板,就算是品牌研发了对吧。简直了。

470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装修
60 条回复
Cheons
9 天前
比“服务、售后”,虽然都没有。

门店成本、人员成本、现场测量错误重做的成本🥴都是提前算的。。。
zhangxh1023
9 天前
之前做家里的柜子也是,大部分都是先付全款的。跑路的商家一大堆。
tho
9 天前
这种充分竞争行业不存在暴利,你觉得暴利是你没有算清楚成本。
loopinfor
9 天前
欧派这种一般都是走标准套餐比较划算,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套餐+套外按米算的。
另外你自己找木工等于是你自己承担了项目经理的角色。欧派这种门店一般都有主流款式的实体看样,你自己找的板材商只能看到板子的颜色,整体柜子的搭配效果并不直观。还有就是像碗篮这种配件也要单独采购,跟柜门五金件可能又不在一家了。
loopinfor
9 天前
最后就是柜子是个手工活,你自己找的木工除非知根知底的,否则一次性买卖很难确保认真负责。欧派这种厂商的师傅说不上很负责,但是至少下限还是比较高的,不至于乱来。
vtoexshan
9 天前
全屋定制说出去有面子,整体风格和谐可控,

以下是 ai 总结

橱柜暴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成本与定价策略
高利润率:橱柜品牌通常采用较高的利润率定价。例如,欧派橱柜的报价(上柜 1799 元/米,台面 2199 元/米,下柜 1899 元/米)中,包含了品牌溢价、设计费、安装费、售后服务等多层费用。这些费用叠加后,使得最终售价远高于实际成本。
套餐定价误导:套餐报价看似优惠,但往往隐藏了额外费用。例如,3 米长橱柜 1.5 万元的套餐,可能在实际安装时会因尺寸调整、材料升级等产生额外费用。
2. 资源整合与中间环节
多层中间商:橱柜品牌通常涉及多层中间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经销商等。每一层中间商都会加价,最终导致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大幅高于实际成本。
资源整合成本:橱柜品牌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如板材、五金、台面等,并进行统一采购和管理。这些资源整合的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3. 品牌与服务溢价
品牌溢价:知名品牌如欧派、尚品宅配等,通过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了品牌价值。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额外费用,以获得品牌带来的信任感和品质保障。
服务成本:橱柜品牌通常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设计、安装、售后等。这些服务的成本也会计入最终售价。例如,专业的设计团队、安装团队等都需要支付高额的人力成本。
4. 材料与工艺限制
材料成本:虽然板材等原材料的成本相对透明,但品牌橱柜通常使用更高质量的材料,并且会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封边、防潮等。这些处理增加了材料成本。
工艺限制:品牌橱柜的生产工艺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例如板材尺寸的阈值设置、缝隙大小等。这些限制虽然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但也降低了产品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5. 市场垄断与信息不对称
市场垄断:橱柜市场中,少数知名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局面。这些品牌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定价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橱柜的材料、工艺、成本等信息了解有限,而品牌和经销商则掌握更多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被误导,支付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
6. 售后服务与质量保障
售后服务成本:品牌橱柜通常提供较长的质保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也会计入产品价格。例如,欧派的“终生包换”服务,虽然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是通过高售价来预支的。
质量保障:品牌橱柜强调质量保障,但实际质量并不一定比自制或定制的橱柜更好。消费者为质量保障支付了高额费用,但可能并未获得相应的价值。
总结
橱柜暴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牌通过高利润率定价、多层中间商加价、品牌与服务溢价、材料与工艺限制、市场垄断与信息不对称以及售后服务与质量保障等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ota
9 天前
@loopinfor 大部分上门组装的师傅并不是木工,我感觉可以归类为家具安装工这类。木工的确手艺差异,有些是枪钉党,什么都是打钉,有些会做一些榫卯,还有跟上时代的,会用五金件连接柜体。其次就是水平仪,门板卡夹之类的善用的师傅装出来的柜体都很规整。

商家会走优惠套餐价之类的,但也不会便宜多少的,总体溢价很高。比如正常走单价,可能一套要 1.8w 。打折就给我 1.5w 了。我是刚电话里沟通的。

板材基本都是有色板卡的,你说的现场搭配看效果的确直观可靠。但现在 3d 软件贴材质出效果,也并不繁琐。SketchUp 对于非科班也并不难上手(如果有 diy 要求的话),只是想省时省力,那么让人出图吧。
misstarget
9 天前
那是你没问建材城普通前店后厂的小店。普通人家用的不锈钢台面橱柜在小门店能做到地柜 700 上下一米(含不锈钢台面,焊接台下水槽),上柜 400 上下一米,还是门店价,而且包设计(出图)包安装,五金件也不差,反正都是人工集成材(颗粒、多层),封边 ok 问题都不大。

这几个头部品牌店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材料的确会更好些(但是普通生活不一定有必要),一方面是售后和质保,当然主要是品牌溢价。
ota
9 天前
@tho 有接近成本搞低价的,比如一些 500-600/米的,但营销和门店相对很少。主要是消费者有个误区,认为大牌给的材料就是最好的,特供的,一定比小牌子好。但他们的区别主要是营销口径。而不是真正的用料差距。
成本核算这块我从高端定制到木工,都经历过,我自己还参与了设计到落地。不说比内行专业,但相比一般消费者,算是很明白了。
ota
9 天前
@misstarget 对,主要说的就是营销口径带来的品牌溢价过高,因为这些东西不存在自研垄断优势,所以我并不认为溢价可以超越实际价值很多很多。因为他们都是含有甲醛的,测试环境都是封边后的,封边机要求很高。但再怎么高,就和我说的一样,现场很少有不对柜体进行破坏。特别是橱柜,要避开下水,角阀,烟道等。就没必要太纠结商家最喜欢宣扬的 0 甲醛了。既然板材实际使用中差距不大,那溢价就妥妥的智商税了。

小牌子的问题在于营销和整合资源上。感觉就和很多发卡店一样,售卖着来源都差不多的 api 。无法形成规模,无法聚合。

除了人工有差异,只要是实物商品,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大到板材,小到五金。那这层透明度就完全可以抹平溢价过高问题。剩下的就是人工。插播一个,橱柜衣柜这东西,99.99%不需要售后,最多售后的都是五金件,不是安装时本身就有问题,就是五金件质量问题。这个根本不需要为了简单的东西去为橱柜提供的售后买单。
人工也就是师傅安装,他们也是商家外包的,很少自己养工人,这毕竟和销量有关,大城市量大,有自有团队。但这类工人,家具安装工这类,门槛也并不高。有木工转行的,但大多数不是,因为木工的工资可比安装工高多了。

我是认为,完全可以用木工+板材+五金完成橱柜闭环,不光是便宜,而是定制程度更自有。主要是自由度可以甩全屋定制好几条街,特别是非标要求。
HUZHUANGZHUANG
9 天前
因为非标,人家卖的是方案
misstarget
9 天前
这东西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法现场加工,尤其是集成材,封边必须去厂里过一遍封边机。的确有手工热风处理封边条,但是手工的效果就太不稳定了。在加上大厂会有自动排板下料的软件,加上自动化加工,小门店就没这些了,很多小老板都是每次接单了手工排板。

至于定制程度,其实是一样自由的,比较每套房子都不一样,橱柜布局需求这些也不一样,除非顾客不懂才按最常规的尺寸做一些。大部分还是都可以按顾客需求调整的。

做这行最难的问题可能不是技术和生产,而是前端销售。怎么拿到流量,有足够转化率,能获客才做的了。再加上又希望把价格打下来,利润率自然也不会太高。所以这的确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即使很多小门店,都是干了十几年的,看似简单,入行并不容易。
ouqihang
9 天前
小店的老板帮设计或者随便找个人设计,工厂订板材切割好。800 左右一方,比较好的板,外面报价成本不到 500 ,差价里面出人工,设计,运输,辅材,测量和售后。
如果工厂的计算方法按每块板算,总板材方数,不同设计会有差但投影面积是最大的 2 边算面积,多抽屉价格不变。
@HUZHUANGZHUANG
xiangyuecn
9 天前
人家这么大的门店,不说台前幕后的人工费 品牌费,人家店里整天开空调的电费你至少要出点吧🤔
ota
9 天前
@misstarget 一般橱柜设计中有考虑下水,角阀,烟道等的话,是可以尽可能避开二次封边的。但现场需要灵活多变,所以大部分的实际情况是师傅现场开孔,无封边。即便是高端定制也是这样的。所以木工刷胶封边只要量不多,其实大部分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那全屋定制和木工的区别就没多大了。但不得不提,木工的手艺和态度决定了柜子的整体效果。有些打的抽屉并不是正四方形,存在不小导轨安装时无法忽略的误差。但多亏于当前学渣工具多的时代,很多东西只要使用固定器,也都能解决。所以木工老师傅除了个别手艺高超的,最好不要用老木工。年轻人善用工具,新一代木工可能成为交接的关键。

手工排板问题普遍存在,耗损很高,如果没有专门的板材裁切计算软件,人工效率不光低下,而且无法节约板材。这也是使用木工的一个弊端。定制橱柜是受容差阈值影响的,所以不可能做到极致体验,无顶板,无底板,门板间隙无缝,简约风格这种,几乎无法做到。因为要考虑墙体和地面水平垂直问题。对极致调整的容忍度极低。很多为了达成这样苛刻的要求,必须重新做基层。比如欧松板打底等。所以全屋的事情太多。因为工序严重依赖上游。特别是上游标准化生产。所以支持非标的全屋定制,基本都是现场加工+封边,这又回到了木工的范畴了。

出的是全屋的钱,但获得的效果,以及完成周期,木工是完全可以碾压的(前提是木工的工艺无缺陷)。主要优势还是在于设计以及营销阶段,或者换句话说是给足了情绪价值。代价是多出 2-3 倍的价格换取。

因为现在消费降级明显,精装交付成为基操的当下,定制橱柜已经两级分化。一部分高定,新/准新毛坯装修。另一部分下沉市场旧房改造,大部分人属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预算有限又想个性定制,往往穷人最难伺候。所以木工+板材+五金自助匹配的形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新方向。至少传统橱柜定制的理念已经很落后了。需要一次大版本迭代。
ota
9 天前
@xiangyuecn 所以这就是溢价。很多门店说不赚钱,甚至亏钱我都信。毕竟消费者花的钱,真的用在自己身上有多少?估计也就老板自己知道。

越来越透明的报价体系感觉已经有雏形了。所以品牌费,营销费,公关费,售后等,这些成本都可以被更自动化的方式给消灭掉。行业就是在复杂中求简的过程里完成自我升级的。曾经的大规模和标准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现在明显是产能过剩,倒闭居多。并且跟不上自由定制及短周期的需求。就造成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割裂感。现在人更希望能体现个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还希望品质能达到预算中获得的最好品质。

既要又要还要也许换个模式,能解决。
yuanmomo
9 天前
你是因为懂这个行当啊,不然怎么说隔行如隔山。那我还觉得软件开发挺简单的,随随便便年薪百万,又不是很难。

我觉得我对国内比较厌恶的整个市场氛围,再怎么竞争也得有个底线,但是国人我是真的不敢信啊。我宁愿花虚高的价钱买宜家得的用,也不搞什么全屋定制。如果宜家出问题,整个瑞典得疯了,一个国民品牌,家家户户都有好多宜家的产品,真要出问题,瑞典所有的家庭都得出事。

我的人生信仰是,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就比如,我写代码,我一定想办法让我写的代码更好,做得东西质量更高,真正的帮助别人(我现在在药企研发试药平台)。如果大家都有原则 @信仰和底线,我宁愿花钱买省心得服务。
PhpBB
9 天前
永远不要买任何定制的软装
任何问题,置换起来都相当尴尬,尺寸根本不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
尤其不要做那种嵌入一个冰箱或者微波炉的洞洞,我的妈呀,上哪儿买一样的东西去
PhpBB
9 天前
讲个笑话,以前买过一个房子,阳台的门是按照洗衣机尺寸做的,开发商统一定制.
结果就是,后续要换大一点点的洗衣机,都过不去门.

又气又好笑
ota
9 天前
@yuanmomo 久病成医。我也只是了解表面,并不懂这行的底层逻辑。如果真实现直接 b2c 的源头采购,跳过中间商,那的确降本了。而且跑量对于发起几次团购的国人力量就能解决,大批量采购低价谈判,都是可行的。但我猜测是有一定地域保护,闭口合同以及内部采购渠道这些多维度综合影响的。所以实操不会简单。

提到宜家,我也真心觉得,可以引入到自由定制的范畴,我的木工打的公寓,台面用的就是萨林。比起担心假冒石英石渗油的困扰,还不如宜家承诺 20 年质保来的靠谱。国内现在很多都是在拼概念,堆料。比如 enf 标准,几年不碰装修,又多出个环保新名词,曾经的 f4 ,e0 被炒作。但没几个有这标的。

信仰与底线正是市场欠缺的,不规范的市场(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而没有任何市场处罚,或者退出机制)壮大了一批类似以西贝为首的预制菜巨头。全屋定制也是一样。颗粒板,卖我 1899/米。然后标称环保当天入住欺骗了广大消费者为溢价买单。这价格我可以做爱格了。

市场已经透明化成本构成了,而商家继续按照不透明的套餐价吸客。并不想改变,直到有人质疑或者挑战才会出来改进或者继续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倒逼是必须有的,但市场规范缺失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个贯穿各行各业。一般企业宣传与实际不符,至少在国外,信用受损对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国内却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并且惯性进入一种“大家都这么做,就你事多”的怪圈之中。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6334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