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路由故障+1

1 天前
 Donahue
之前用着我家云(配置 rk3328 1+8G)openwrt 做旁路由,前两天突然出了问题,检查了下发现是根文件系统变为只读了,估计是经常不关机断电导致文件系统损坏,然后各种配置啥的都保存不了。

不想重新刷机再重新配置一遍,尝试了以下方法进系统再 fsck 修复根分区的文件系统:

1. 使用 u 盘系统 -> 无法从 U 盘启动
2. 在线上传系统然后升级 -> 原系统是恩山 flippy 佬的系统,使用跟安卓类似的 a/b 分区升级方案,我把 b 分区改成 swap 分区了无法取消挂载,导致升级失败


用 ARM 的话还是简单点没必要 btrfs 之类太复杂了,还有尽量用能把系统装 tf 卡的开发板/能从 u 盘启动的,方便修复。还有应该可以开机时自动检查修复文件系统的,能配置就提前配置好比较好,毕竟这些设备一般都不关机断电的。

又转回 x86 pve + lxc 的方案(之前折腾的时候已经配置好了),简单使用方便。旁路由已经折腾腻了。
166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宽带症候群
23 条回复
qwvy2g
1 天前
用过 r2s ,工作一会就假死卡住,tf 卡电源都换过。最后毕业前送给师弟折腾了。
Ipsum
1 天前
不如 x86 力大飞砖
lyanforever
1 天前
不如 x86 力大飞砖 +1
Orzpls
1 天前
如果 Arm 设备用来代理,可以刷 Armbian 安装 sing-box 用 tun 模式当透明网关使用,内核参数开启 IPv4/6 转发,再找个路由器把 WAN 口的网关和 DNS 设置为 armbian 的 IP ,这个路由器下的所有设备都可以代理上网。
lsylsy2
1 天前
不如 x86 力大飞砖 +2
noobjalen
1 天前
我也和 4 楼一样,不过用的是 clash+tun 。 然后华为路由器不能手动设置 dns ,请避雷。😅。所以我改的是 client 的 dns 和网关。
Orzpls
1 天前
用 Arm 的优势是低功耗并且性能还不错,哪怕用玩客云 3 ,也就是很老的晶晨 S805 32 位处理器,待机功耗 1.8 瓦的样子,工作功耗在 3 瓦左右,TLS 类的代理在 50%处理器占用下能跑到 160Mbit ,对于慢速设备够用了,并且反应速度很快,即点即用。
mangmaimu
1 天前
旁路由不就是在故障时不影响主路由么
frankilla
1 天前
除了前段时间 pve 升级 9.0 失败,让我重新安装,这么说已经稳定运行 3 年没出任何幺蛾子了。
fenghuang
1 天前
导出配置,有问题刷机恢复方便点
Rinndy
1 天前
@frankilla 我软路由器也是升级 pve 9.0 差点要重装了,然后有了物理 op 的想法。。
surpaser
1 天前
借楼问一个问题,,有线路由用的的 h68k 刷的 istroe ,用的 H3C NX54 (没刷系统)当作无线 ap 使用。电信家宽,有公网 IP ,用的 openclash ,经常刷抖音会卡。机场用的奶昔,用的是默认规则,想不通到底哪里设置有问题
frankilla
1 天前
@Rinndy #11 听说升级出错是因为软件问题,我是不会处理,就直接重装了,但是不可能物理 op 的,杀鸡用牛刀了,浪费,我还有其他需求。😂
rabt
1 天前
做好备份是关键!硬盘坏了变只读,什么方案都一样,部分文件还损坏了,我 x86 也遇到过,只能重新买了块硬盘重装了。
Donahue
1 天前
@Orzpls #4 就图 openwrt 的界面方便设置
Donahue
1 天前
@Orzpls #7 知道的,我用 arm 也很久了,x86/arm 换着玩。我现在用的这块 j4105 的机子待机也才 2-3 瓦,跑满 10 瓦左右
Donahue
1 天前
@Rinndy 物理 op 买个 n1 盒子/rk3399 开发板比较划算,x86 性能超出了
Donahue
1 天前
@fenghuang 有一些 docker 服务在上面
Donahue
1 天前
@surpaser 很难根据这些信息看出来吧,我估计是 DNS 问题,可以 openclash 后台看看连接状态
Donahue
1 天前
@rabt 是文件系统坏了,x86 能用 u 盘系统 fsck 修复,我的这个盒子没法进去就只能重装系统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6229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