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V 友,我最近在思考困扰了好久的问题,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到底是先有项目还是先有产品?”,以及“大家都想做产品,是不是招个产品经理就能有产品了?”
当高层战略模糊,方向不明时;总有人拎不清,想当然地对产品经理说:“去搞个新产品出来。” 仿佛这样就万事大吉了(锅甩出去了)。
这画面真的很迷。一个产品的诞生,难道不应该是市场有机会、高层定战略、业务提需求,然后 PM 来承接、规划和推动落地吗?
什么时候 PM 成了“无中生有”的魔法师了?
我司现在的逻辑变成了:
高层没想清楚 → 让 PM 自己“创造需求” → 研发跟着一起蒙眼狂奔 → 项目大概率烂尾 → 结论:这个 PM 不行。
这锅甩的,堪称天外飞仙。PM 是需求的翻译官和资源的协调器,不是“从空气中抓取一个商业模式”的魔法师。
这个问题在 B 端和 C 端体现得尤其不同,我想分开聊聊:
很多 B 端业务的起点,确实是一个深度定制,几乎是“保姆式”开发的项目,但又如何?为了服务好这个客户,大家一起努力,产品经理在其中努力做好客户和研发之间的桥梁。
当然,有些研发通情达理、做事尽心尽责,有些研发觉得自己生来是做 ”产品“的人而怠惰应付。
健康的模式是: 以项目为切入点,验证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项目成功后,公司有意识地投入资源,让 PM 和团队把项目中的通用需求抽象出来,剥离定制化部分,打磨成一个可以复制给 10 个、100 个客户的标准化“产品”。这是从 0 到 1 的关键一步。
糟糕的现状是: 公司一部分人(如我司的研发总监等)只把项目当成赚钱的工具。他们推崇的“快速交付风”(以交付导向的 KPI ),让团队不得不放弃思考架构的通用性和扩展性——结果就是苦了产品(桥梁)、苦了研发。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没有正经事做的前提下,他又总想着空中楼阁、要做出一个傲人的产品而羡煞众人。 最后把项目做成一个“外包集合体”,还自嘲”自己就是个外包“,永远在交付“一次性”的需求,毫无产品沉淀可言!更有甚者,将这种短视行为美其名曰“敏捷开发的真谛”。
最终,他们面对一堆无法复用的项目,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产品)!"呜呼!其真无马邪( yé)?其真不知马也。
C 端产品很少有“为单一客户做项目”的机会,它的诞生必须基于高层对市场的洞察和战略决心。
健康的模式是: 高层基于市场分析和公司愿景,确定一个清晰的赛道和目标用户群,并愿意投入资源(人、钱、时间)去试错。PM 在这个战略框架内,通过用户研究、数据分析来定义具体的产品形态,小步快跑,持续验证 。
糟糕的现状是: 高层看到竞品做了个功能,或者最近某个概念很火,就让 PM 去“抄一个”、“做一个”。没有战略目标,没有资源承诺,PM 只能带着研发去“碰运气”。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功能堆砌,用户不买账,老板问“为什么没想清楚”,PM 百口莫辩。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无论 B 端还是 C 端,“产品”的诞生,源头必然是高层的战略意图和市场的真实需求。
B 端可以从“项目”起步,但必须有升级为“产品”的战略规划和资源投入。
C 端必须从“战略”起步,在清晰的赛道和目标下打磨“产品”。
指望 PM 在没有战略、没有资源、没有市场驱动的情况下凭空创造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上的懒惰和责任转嫁。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察和吐槽,可能带有个人偏见。想借此地问问大家,听听不同的声音:
在你的公司(可以说明是 B 端/C 端),一个新产品的发起通常是谁在主导?是高层、市场/销售,还是 PM ?
你们经历过“项目”成功产品化,或者“项目”做死沦为外包的案例吗?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关键决策或转折点吗?是哪个角色(高层、市场、PM )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