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个点子,不缺程序员,因为你自己就是程序员。你通过历史技术能力的积累,很快实现产品原型。产品原型在种子用户里的反馈很好,一些小问题也快速被修复。不少用户觉得你的创造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愿意为之付费,并且到处宣传。接着发布产品,获得了爆炸性的关注,产品大卖。人才涌向你,都以加入你的团队为自豪。
A 方向是你的点子,你通过 vibe coding 也实现了原型。前后用时快一个月,到头来发现这不就是浏览器自身的功能吗?除了证明你通过这个 demo ,掌握了一些 vibe coding 技巧,没有任何市场价值。
很快你看到了一个视频,B 方向的原型在短视频上火热。于是你买了个原型产品,却没有技术门槛。很快市面上出现众多的创业者。他们都手持咸鱼买的原型,寻求投资。投资人也不是傻子,听听便罢了。
再经历上面的事情后,你偶然看到了一篇自媒体爆款。好家伙,照着说明手册的文案,居然能吸引数十万粉丝关注。在你看来,这其中没有任何技术门槛。于是你也想到从这个方向入手,先做内容。
在解决一些列技术问题后,反复造了几个轮子后。你成功实现从文本内容到播客、再到视频的工作流。你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却发现没人看。小眼睛始终被控制在 1k 以内,播客甚至无人在乎。除了你的亲人、朋友。
后来,另一个“天才少年”朋友找你寻求 3D 的内容生成方案,你告诉他 MCP + blender 可以、manim 做公式内容也不错。你顺着前面的事情,发现其实大众关心的还是钱,如果你能告诉他们怎么赚钱,就可以获得不少热度。
于是你捡起 manim ,开始做相关的可视化内容。你从五月末开始做到九月初。刚开始起号很快,你两周到了 2k 的粉丝。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法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后来你发现,硬科普内容的头部账号,也才几万粉丝。
当然,你也在做另一个热门的领域,但是总是发现慢人一步。你还在开发中的内容,头部应用直接端了出来还免费。你想着做差异化,但调研后发现这头部应用功能的日活也才不过几万。没法盈利。
你想着做变现,于是琢磨着上了购物车。几个月下来,收获几十笔订单,不到一千块。远低于企业内打工的日薪,
Why is so hard ? 老老实实在企业内爬职业梯子不行吗,为何要受这种之苦。
要想想你为何要离开企业。对企业的政治生态感到厌倦、对无法直面用户获得正反馈,而是不断管理上级和同僚的厌倦。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企业形象,真正对这个世界有相应的贡献,而不是汇报 PPT 上的数字游戏。
很多人说创业者总是站位太高不愿意身体力行,但现实却是你身体力行也不行。这是一个开放世界游戏,没有正反馈的开放世界游戏。
这种感觉,和刚进入大学时一样又不一样。大学开始,你意识到你对自己负责,但你仍然有课业需要完成。即使你没有做其他的探索,好好跟着课业走,也能拿到 985 的毕业证。
从企业出来同样如此。创业开始,你意识到你对自己负责。但你并没有第二条主线。一切的可能性会收束,可能会结果子,也可能啥也没有。生活并不会给你颁发毕业证。
点子不一定保真,很可能是自嗨。能力不一样定够强,开发不出来想要的产品。市场无法有效验证推广,平台不给你流量。找不到真正的种子用户,更别说 PMF 。干产品,难。
你想做自媒体,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捕捉用户的心理。短时间内无法构建有效的视频内容,没有流量主愿意付钱。你需要和万千相同的想法的人,一起竞争用户的注意力。即使小有粉丝,不过是从一个结构跳到另一个结构。平台掌握你所有的表达、所有的情绪,控制你所有的流量。
你总是写很多计划,但是实际执行的少之又少。即使你知道侯世达定律,知道项目的实际花费时间会远大于预估。你有时候会想,也许下个月就好了。但时间在流逝。你很难受,没有地方去讲。家里面只敢跟他们说这个月又增加了多少粉丝、卖了几百块的资料。朋友认为你和他不再有共同话题,不想和你聊天。
你什么也干不好,只能写写东西发发牢骚。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