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是用 Cursor 的,Cursor 改变计费方式后,转用 Cline 一段时间,感觉都不得劲。它们和 Claude Code 从本质上是同一类东西,Coding Agent ,但用下来用户心智是完全不一样的。刚开始对于终端里的 AI Coding 有点抵触,主要是找不回历史记录。不过后来还是逃不过真香定理。
IDE 里的 AI Coding ,总是想方设法让你看着它的执行过程,还允许你很方便地半途干预,选择性采纳。而且由于 IDE 的界面和 git 变更状态在那,你可以很清楚看到它如何一点点改动你的代码库。跟战斗地图一样,骑士走哪格,僧侣射哪个目标,还是让你控制,你不控制(比如 4 代的自动战斗)也让你看着过程。
终端里的 AI Coding ,不保证所有执行过程都让你看见,工程上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而且由于没有直观的项目目录树,项目的变化过程不那么直观。当然,每次执行完了,它一定给你汇报一下。这很像只玩冒险地图的玩家,从来都是开自动战斗,完全不进战斗界面。两个英雄在冒险地图上一碰,立马就出一个战斗结果弹窗,告诉你战损多少。
两种玩家都有,无论是 AI Coding 还是英雄无敌,各自追求的目标不一样。
终端 AI Coding 自动化程度确实很高,也不像 Cline 这种插件有自动执行步数限制,在简单任务上还是可以信任 AI ,更省事。不过我觉得理想的方式,还是要能呈现更多过程,能及时发现部分问题(毕竟 AI 经常搞错路径)。现在我基本直接把终端当成 IDE 的右侧栏在用,叠在 IDE 窗口上,这头一边 Vibe ,那头一边看项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