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 身为父母的你,是否考虑过自己的孩子以后遇到校园霸凌时,应该怎么办?

95 天前
 liuguangxuan

如题,或者换句话说,现在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技能,让孩子在以后面对校园霸凌时,能尽可能少的受伤害?

926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144 条回复
qiaoqiao881100
95 天前
我会冲到学校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孩不敢动手我就动手。
yvyvyv
95 天前
看了好几个故事,我也碎碎念一下。
我上小学,在老家有一帮朋友,都是邻居从小一起玩的,没人敢欺负我。
上初中异地了,人家都是从小学一起升上来团体,我这种独立的个体就很突兀,在球场上跟人起冲突挨了一巴掌,他后边站了 7-8 个人 我孤零零的,没敢吱声。后来遇事能躲就躲,慢慢交了几个朋友也正好遇到一个壮实的男班主任,能帮着学生解决一些冲突,遇到冲突谁调挑事就揍谁,避免了很多问题。熬过初中。
到了高中运气好,军训时就认识了 3 个现在还常联系的兄弟。他们都是当地的有自己的圈子(依靠)。我一个外来者融入他们之中也算有了自己的圈子(依靠)。我们几个还都爱玩篮球,认识的朋友大多身高体壮的。所以没人敢主动招惹我们。
大学因为专业问题,班里男生很少,跟寝室的搞好关系就很平稳的度过了。

所以,在我的视角看来,家长能做的
1.尽量别给孩子转学(除非转到重点学习氛围重管的严),孩子丢失了圈子也就丢了依靠。融入的过程很容易被排挤、欺负。
2.从小培养篮球、足球这种多人运动的兴趣爱好,这样结交的朋友要个有个,要块有块。也很容易交到朋友。
3.培养孩子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家长不可能一直守在身边,就比如初中我挨了一巴掌,如果告诉家长、老师了又能怎样?批评教育?第二天放学不还得被堵,从此就没好了。教孩子能屈能伸,懂得借势。

其实家长能做的事很有限,上学期间正巧是孩子的叛逆期,可能都不会跟家长沟通。主要还是看他自己,
19cm
95 天前
不管男女都练散打, 不惹事也不怕事
wqhui
95 天前
以前我是打回去,一个人打不过就喊人,那些混混大部分都是些欺软怕硬的,真闹大了其实也不怕,那些混混父母基本都是温饱线挣扎的,能有什么背景。最重要的还是环境,成绩好的地方就少这些人
imicksoft
95 天前
碰到了就碰,算他倒霉。
simple233
95 天前
上初中的时候,被同学叫社会上的人打过几巴掌(原因看我不爽)。然后家里人报警,第二天就找到了对方,直接拉到了校长室对峙,也是学校的学生(经常逃课),对方道歉赔礼,就没继续追究了。偶尔能在学校附近见到他,也会给我打招呼,也会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这算是好结果了。当时警察叔叔给我说,遇到这种事情,就逮着对方一个人猛揍,使劲揍,揍到对面害怕,打不过一群还打不过一个吗。
F8ea7L2aj4ae8xUP
95 天前
@EJW 他妈是英语老师,他爸是体育老师,好像就够了吧,根本不用卷的
aduangduang
95 天前
教她学会灵活使用道具,不一定要物理攻击力很强,有时候魔法攻击更有效,比如在厕所拖把沾屎就=无敌。如果觉得打不过就保护好要害,回头找机会拿一盆子屎来个暴扣,不是特别头铁的基本一次就怕了。一次不行多来几次,多次之后还敢霸凌的 100%有智力障碍,这种的惹不起 有多远躲多远
foolherb
95 天前
带他养成还可以的性格,交还不错的朋友,只要有朋友,不会被霸凌的。
ytll21
95 天前
@NewMoorj #55 校园霸凌,按理说在校园内就应该管起来,为什么不管?

因为以前霸凌者可以被班主任从前门踹到后门,而现在班主任敢踹人,自己就得先进去。

现在的盛况都是当年白左思想的流毒罢了。

凡事不考虑受害者如何,先考虑给施暴者一个改过的机会,当年吹这一套先进文明的人可不少。
-------------------------------
为什么还鼓励教师动用武力了?上面举了那么多以前的例子没看?

归根结底还是法律问题,一个人第一次霸凌可以给机会改正,但是十几次霸凌还不提升处罚等级,就是法律设定的问题了。你不考虑更改法律,反而想要以暴制暴,你的思路也是可以的。
Tyrant1984
95 天前
贴一张以前留下的截图,希望我将来没有用它的机会。
Wandefu91
95 天前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起码可以先保证孩子的营养,保证体格。
如果各位有孩子后也是这样心态作为的话,你不惹人家,人家干嘛打你,孩子真倒了血霉。

我 94 年的,父母是村里小学初中老师,但我小时候被欺负和家里父母说的时候他们反而觉得你不惹人家,人家干嘛打你。倒霉死了,搞的我以后受欺负了都没法和我家里说了。
我妈信教,坚信不要以恶报恶。最搞的是,到高一了开学没几天,我爸非让我要了所有学科老师的电话,一个一个打电话拉关系,关键好多老师都是年轻的,可不吃这一套,搞的我很心虚,我感觉那两天年轻老师看我眼光都不一样了。 后来还请老师们吃过一次饭,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是请老师吃一顿饭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们肯定得排队了。

小学的时候转来一个学生体格比我好,又是班主任亲戚,比如上课他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不上来问题,我要是笑,下课了他就会打我几巴掌,然后以后专盯着我,只要我笑就打我。其他人笑他也打。

到了初一,我爸非要带我那班的课,有些学生比较坏,看我爸和我老实,唯唯诺诺,故意整我们,比如会故意和我爸告状说我上课说话,然后回家了我就得挨揍;有时候我爸上课来迟了,吵到隔壁班,对方问你们老师是谁,会有做后面的学生故意直接喊我爸的名字。班主任的孩子也在这个班,也被他打过。我成绩也不好,最后留级了。虽然留级了还是好欺负,但是起码没那么夸张了。 由于爸妈看的紧,寒暑假了就关在屋里,不咋和周围人玩,高中也被人欺负,没办法。

他们自己受欺负的时候也是生闷气,我爸会拿家里人出气,我妈会祷告,求主赦免。主打一个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

有一年我爸的弟弟在我家养病,应该是快赶上过年了还是啥,我妈觉得他还在我家不像那回事,不知道说了啥,叔叔自己回去了。我爸非常生气,下午无缘无故打我拿我出气,好在那会我是最小的孩子,父母也 40+了,起码我爸不像年轻时候带我妈了 [这个我没亲眼见过,但是我妈这边亲戚偶然和我们说过一次] ,把我赶出去,不让进屋。
这事太搞了,最后我妈发动亲戚在附近找我,那会小地方非功能机手机还还没普及,家里都是座机,亲戚打着手电,最后在废弃的建筑楼房找到我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后刚开始工作都对这些事情无感,但是疫情那几年有一天出租屋里想起来这些了,接下来的日子一直为此生闷气,内耗。 我现在一直想增肥,就是不想像小时候受欺负,万一有一天能打回来呢,因为现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太可能会像小时候喊人聚集打架,都有软肋了 。
比较尴尬的是增加的肉基本都是到肚子了。
chixinzei
95 天前
@alexsz 未成年霸凌,至少在三四线城市是非常普遍的。 我自己的成长环境也是如此。
HK560
95 天前
以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想了想。感觉做到以下几点是比较好的。

培养孩子性格阳光开朗点,不要是闷葫芦那种,要能够比较容易和他人交流沟通的。如果能早早学会看空气那就无敌了

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在团体中有个独特地位,做的好的话甚至可以独善其身,不需要加入任何一个集团圈子。

我初中时候班里男生也有几个圈子互相不顺眼的,天天挑事约架的都有。基本每个男生都会加个圈子不然夹在中间被找茬。但我比较特别,哪个圈子我也不加入。因为那时候我比较懂电脑相关是电教委员,教室里电脑只有我知道密码,那些男生们想偷偷玩,只能求我讨好我,而且那时候流行找单机游戏玩,他们不懂安装也来问我,然后我又和老师比较通气,能给他们打掩护。于是那几个群体圈子个个也不敢惹我,我也懒得管他们那么多事,各自安好。我整个初中高中都过的挺好的,但也确实看过他们校门口约架挺哈人的,他们真来干我我也扛不住
Dongyh
95 天前
花 200 块钱,去理发店找几个黄毛,下课接几次你孩子就行,根据我的经历,学校里的混混学生会把学校外黄毛吹的手眼通天
NewMoorj
95 天前
@ytll21 霸凌这种事只能以暴制暴,像楼上有人说的,国家之间也有霸凌,企业之间也有霸凌,谁来管?
fkz374452538
95 天前
@Dongyh dy 剧本不要信,小地方混混都认识,一聊就露馅了
ytll21
95 天前
@NewMoorj #96 霸凌这种事只能以暴制暴,像楼上有人说的,国家之间也有霸凌,企业之间也有霸凌,谁来管?
-----------------------
国家和企业并不是自然人,不能和人做比较,这是偷换概念。

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那么霸凌对统治阶级有利吗?肯定是弊大于利的。那么他们本身就有理由去推动法律的改进,来减少霸凌现象。

所以你认为只能以暴制暴,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然后现在之所以网络上还能看到对这个事件的讨论(不是游行),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他们也是反对霸凌的,肯定也是想要改善的。当然限于他们的能力有限,这事情没法一步到位。

但是,肯定是会有改进的,也会有人来管的。
NewMoorj
95 天前
@ytll21

支持。
106npo
95 天前
无解,不要有小孩才是最优解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5026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