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全屋网络方案

8 天前
 RBQMT
想征求一下大家的建议
情况大概是上下各 120 平米左右,光猫在楼上,全屋网络方案用什么?
使用场景,基本上就是房间里的手机和平板了,PC 设备都是有线连接

个人感觉,每层一个穿透 WIFI 够了,有没有必要预留 AP 面板?优势在哪里?
124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宽带症候群
19 条回复
songyoucai
8 天前
每个房间都通网线和光纤。
beimenjun
8 天前
其实信号主要是靠反射进入房间各处的,所以你这个面积只选一个市售的无线路由器,是不可能让你家各处信号“可用”的。除非你每层只有一个房间。

如果现在处在刚开始装修设计阶段,而追求的组网效果是最少设备达到“可用”效果,那在天花板留些位置用于安装 AP 或者其他什么的,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yangjirun
8 天前
多留 AP 口,总没错。指不定那天就用到了。
xdeng
8 天前
AC+86 面板 AP
Unclev21x
8 天前
有线有线有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各个房间以及楼道,都要拉一条网线到光猫。超五类网线即可,没必要搞光纤。短距离,网线的优势不是光纤能比的。

至于无线路由器,看你自己了。现在普通的 wifi6 路由器性能以及足够了,不推荐面板 AP 。
bjzhou1990
8 天前
有条件吸顶 AP 吧
qoo2019
8 天前
AP 面板的问题在于高温
Censhuang
8 天前
自用无线 mesh ,没开双频合一,无线 mesh 房间内,即使过了两个路由器之间有两堵墙,性能也很强。
foru17
8 天前
https://luolei.org/home-network-1
入住至今四年了,省心好用。
dingjs
8 天前
5G wifi 一堵墙衰减就非常厉害了,过道有吊顶的话还是考虑吸顶 AP 比较好,穿木门影响不大,这样一层只要一个 AP
Reficul
8 天前
吸顶 AP 放吊顶里,AP 面板可能有过热的问题。

精装交付吊顶已经施工了,好在中央空调留有管子,而且是每个房间相通的。所以从弱电箱穿了网线上最近的吊顶,然后走空调控制线的管子到了各个房间。
miyuki
8 天前
买一堆 ap 加 poe 交换机

大品牌 ap 现在基本都能选举软 ac 了
linzyjx
8 天前
也不叫预留 AP 面板呀。
现在的 86 盒 AP 直接用你网口面板就可以了。现在这个年代,每个房间你不预留 1 甚至 2 个网口面板吗?

AC+AP 主要优势还是每个 AP 的功率不用那么强,设备到不同房间的时候可以直接无缝漫游到这个房间的 AP ,做到传输链路的最优。我朋友一个 120 米平层,最里面的房间总是说信号不好。最后也基本上每个房间加个路由解决的,真不如上 AP 了。
多层住宅的话同理。
现在 AC+AP 的全套家庭方案,小米 TP 等厂商都有在做了,感觉还挺不错的。
cusuanan
8 天前
@Unclev21x 是的,现在网络布局方面比较难受的点是没在储物间放插座和网口。导致现在 nas 没有好地方放。
hackroad
7 天前
@foru17 #9 不错,值得借鉴
Unclev21x
7 天前
@cusuanan 可以考虑拉一条隐性光纤。
RRun
7 天前
@foru17 #9 大佬,一直在等你的下篇。快要做柜子了,一直想知道大佬的柜子尺寸规划和散热方面的想法。
sjzar
7 天前
科普: https://sarv.blog/posts/home-network

不建议用 86 AP 面板,芯片全塞在 86 盒里没有散热条件,功率、散热、成本不可能三角了。吸顶 AP 或直接用路由器当 AP 都可以。
如果有条件多拉线是对的,网线和光纤都拉。房间有吊顶的话,可以考虑拉根网线走吊顶过,将路由器放到中央空调旁吊顶里当 AP 用,有线回程,后续更换设备也方便。
gigishy
7 天前
首先,推荐 ac+ap 方案,不推荐 mesh
其次,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建议光纤(未来需要光纤了,抽出网线来换光纤,几乎没什么工程量)
第三,顶部吸顶 ap 是好方案,但不是必须有。而 86 面板 ap 带 2.5g 以上以太网口,根据生活场景需要布点,无论有没有吸顶 ap 都是必须有。顺便说,2025 年的 86ap 散热都可以接受。
第四,ac 需要一个好一点的,主要要求稳定,具体功能看需要。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4691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