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笔信.com ——观「癌后临终笔记」有感

100 天前
 lekai63

多年前注册了域名 juebixin.com 。依稀记得缘由也是在 V 站,看到一位 V 友重疾,忽有所感而注册之。

网域本想作为一个生死之间的邮件托管,为死者向生人留下临终遗言。然考虑隐私、频次、合规等事宜,加之当时手头忙碌,而一搁四年,至今未启用。

似乎很多人在确诊后,反而生死看开。他们并没有那么关注疾病本身,而是与 @efcndi 类似,期望:记录一生、归还业障。

我不知道何以安抚他们疲惫的内心,也并不擅长共情。

死亡是我们都将面对的课题

只是时间或早或晚。

这个课题太过沉重,我依然没想明白,死后的我们需要什么:

1 、一个网络墓志铭,诉说过往一生? 在 Github/V 站的记录,也许可以存在的更久一些。

2 、临终关怀的安置?远远不是一项网络服务所能支撑的,能提供的,可能只是文字的安慰。甚至比不上 AI 的细心。

也许我们终将被遗忘

兴许我们会记得爷爷的名字、爷爷的父亲的名字,但大概率我们已不知晓爷爷的爷爷(除非是历史人物),祖坟何方。

也会想著书立说,然后做了个“小专栏”。也曾想留下影音视频,然后开个“抖音号”。

宇宙太过浩瀚。人类的痕迹也不过沧海一粟。

即使留不下什么,但我们仍努力写下一笔。 —— 就像我们虽然写不了几篇博客,却切换了 N 次个人博客站的托管程序、主题配色一样。

当死神来敲门

当死神来敲门的时候,作为个体,我们是无助的。但,在数字世界中,我们紧密相连,该如何抱团、相互搀扶、共面死亡呢?

213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6 条回复
qdsearoc
99 天前
个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期望我的生命定格在马拉松跑道上

18 年为减重开始跑步健身,19 年开始参与路跑赛事,至今已完成 3 场全程马拉松,18 场半程马拉松,第 19 场为 5 月 11 日大大连半程马拉松

目标是跑遍江苏 13 地市级马拉松(已完成 3 场),山东 16 地市级马拉松(已完成 4 场),省会级 20+(已完成 3 场)
qdsearoc
99 天前
// 兴许我们会记得爷爷的名字、爷爷的父亲的名字,但大概率我们已不知晓爷爷的爷爷(除非是历史人物),祖坟何方。

纵观历史,只有刻在石头上的才有机会永存,争取在兰州马拉松上实现 pb (个人最好成绩),留名于兰州马拉松公园的石刻
zryadj
99 天前
个人觉得多存储图片和视频数据更好,这样将来科学技术足够发达的时候,还可以将那些人全部复活过来。
Gilfoyle26
99 天前
说一个悲观的事情,多年前看过一个网络上的文章,文章说互联网的信息其实保存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就,有的信息只是短暂存在,很多旧数据其实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器没有续费,然后就消失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年轻人不要过多担心死亡,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lekai63
99 天前
@qdsearoc 赞!
lekai63
99 天前
@Gilfoyle26 嗯嗯 是的。终将被遗忘。 除非如另一位说的,石刻,可能好一些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2919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