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全家桶还是还需要 openwrt 吗?

192 天前
 M48A1

主路由用的 ikuai ,感觉挺稳的; ikuai 拨号,公网 IP ;

有个 24 小时待机的 Mac mini ;

翻墙用的 loon ,感觉有时候这个出海不够丝滑;

全家桶的话,Macmini 做 surge 增强模式吗?

设备有点多,可以用 IOS 版本直接六台设备吗?

还是必须要上个 macOS 版本的?

有两台 macOS…

275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pple
21 条回复
SakuraYuki
192 天前
我用的就是 mac 的 surge 做网关,主要是馋他的 ponte 功能还有详细的 dashboard
wangpengfei4113
192 天前
Mac mini 足够,我是 op 主路由,部分设备用 op 打 tag 单独设置网关 dns ,其余默认走主路。
CNN
192 天前
术业有专攻,必须要 OpenWrt ,方便快捷
wclebb
192 天前
Surge 做成一个网关是最强的旁路由,没有之一。
可玩性极强,可以试用装几天试试再评估下。

——

Surge macOS 版可做 DHCP 可做旁路由,看你喜欢。
接管局域网也方便管理,写 IP 固定旁路由也可以。

简单来说,开个增强模式后,个别你想要设置的设备,写上 设备本机 IP ,网关 写 Surge 网关 IP ,DNS 198.18.0.2 ,即可。
zhihuichan
192 天前
我跟你设备情况差不多,多台 mac 和 iPhone 。

我用了台 macmini 2014 7X24 跑着 surge ,顺便装了软 ac 管理 ubnt ap 。
这个配置最大的问题不是 surge 或者硬件性能,是越来越不稳定的 macos 。
wkj89
192 天前
我还是习惯 arm linux 设备 surge 有的他都有 还不要钱 还能顺带当个 linux server
好吧,其实是我穷
sjqboss
192 天前
难道你就认为 openwrt=代理?
zealotxxxx
192 天前
apple tv 的代理难用的一逼,openwrt 带全家翻墙还是需要的。
unneeded
192 天前
买了 Mac mini 24 小时开机以后我就把我的 openwrt 虚拟机都删掉了
Lutto
192 天前
不需要,Surge 比 OpenWrt 功能强太多,Apple 生态所有设备都可以使用同一套配置文件,维护时间成本极低。
M48A1
192 天前
@wclebb 还没搞明白如何做 DHCP 旁路由呢…
只理解到必须开 DHCP…
wclebb
192 天前
@M48A1 其实不难。
你按它说的教程和提示一步步弄就行了。
它有提示你怎么做。
我没记错的话就是

1. 路由器关闭 DHCP ;
2. Surge 开启 DHCP 开启完成后。
接下来就干嘛就干嘛了,你主要的操作控制都在 Surge 面板上了。
wclebb
192 天前
@M48A1 如果是旁路由,不用 DHCP ,只要开 增强模式
然后别的设备连上同一个局域网的情况下,写上 设备本机 IP ,网关 写 Surge 网关 IP ,DNS 198.18.0.2 ,即可。
M48A1
192 天前
@wclebb 那是我上次设置的 dns 不对
liuleisail
192 天前
之前也用 surge ,还行。不过后来家里添了一个智能门铃,能介入 homekit 的,发现查看实时监控画面转圈圈,查了一圈原因,最后发现是 surge 的祸……
lambohu
192 天前
openwrt 还是强,只要不用 surge 就好,
twoz
192 天前
旁路由这个怎么用 ipv6 ?
xiaxiaokang
192 天前
主路由 RouteOS 旁路由 openwrt 。这种还是比较合适
twelvechen
192 天前
我家以前用树莓派搞了全局翻墙,曾经出过问题影响其他人上网。后来改成每台设备各自 qx 翻,iCloud 同步配置。建议如果家里人没有翻的需求,其实不用整这些东西,除非你有时间遇到问题随时能给他们解决。
M48A1
191 天前
@twelvechen
直接 6 设备 iOS surge 了:
后面如果有需求上个 macOS 版本的 surge ;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2011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