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丁克,高龄人士提供一些看法

265 天前
 luoyou1014

先说一个社会学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并不仅仅是自身,需要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等纳入其中。

年轻人往往处于社会关系富裕的年代,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好玩,有趣,快乐这些绝大部分都是社会关系带来的,年轻人处于社会关系富裕的年代,往往认为这些体验是纯粹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关系无关。

例如我们在大学的时候,打游戏都玩的非常开心,但工作后,就提不起兴趣玩游戏,并不是工作多累,而是无兄弟,不游戏,没有一起玩游戏的人了。

年轻人总是认为是游戏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这份快乐实际来自于他的社会关系,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一旦人生进入后半阶段,就开始了社会关系凋零的时代。失去了社会关系,做任何东西都感觉不到的快乐,再好看的电影无人诉说,再好的旅游无人分享。

我有一个表哥,他们夫妻因为无法生育,一直到 45 岁才领养到孩子(生育率下降后,领养孩子很困难,老外为啥跑中国领养孩子,估计也是因为自己国家很难领养到),有了孩子之后,对整个家庭的改变是非常大的,从毫无希望到生机勃勃的感觉,这是一段新的,对个人而言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像生命的二次绽放一样。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希望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这三点在社会上都没有争议,但当有孩子这一项加入其中,却有了巨大的争议,应该就是年轻人不知道快乐来自于社会关系,也体会不到社会关系凋零带来的不快乐,只觉得孩子出生后耽误了自己人生享乐。

丁克,就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一半的社会关系,相当于比别人少了一半的人生。单身的话,相当于放弃了 75%的社会关系。

这样看来,最好能保证丁克成功的方法就是事业的不断前进,事业的持续前进,会带来大量的社会关系,缓解人生的不快乐,同样也就比别人多出很多人生。 或者把爱好当作事业来做,这样才能带来社会关系,不然爱好会很快随着社会关系的凋零而凋零。

希望大家能实现自己想过的人生。

122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方式
190 条回复
aliveyang
264 天前
孩子不过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工具罢了
cmdOptionKana
264 天前
@RihcardLu 你的思考高度也不高啊。人需要社会关系的链接,但这链接是不是越多越好?每个人需要链接的量有没有差异?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质量如何等等你都没有思考。另外,马斯洛需求层次只是一种意见,不是真理,你貌似把它当定律了,诉诸权威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误区。
cmdOptionKana
264 天前
@leonshaw 传承的责任?如果你说不清这责任是怎么产生的话,那你就是在道德绑架了。

另外,所谓传承,有人认为必须生男丁,你认同吗?
xuzhongzhou
264 天前
感谢楼主分享 ❤️
楼主也没劝生,只是分享生了的和周边的观察和想法。评论区就一堆说劝生的。。。况且当谈论丁克的时候,前提是你已婚,有人愿意跟你一起生但是你们经过深思熟虑共同决定不生。
生与不生是个人的选择,赞同自己好好思考清楚,反正人生是自己的。
cmdOptionKana
264 天前
OP 说 “丁克,就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一半的社会关系,相当于比别人少了一半的人生。单身的话,相当于放弃了 75%的社会关系” 并且说如果放弃了那么多社会关系,那么老了社会关系凋零,问题会很大。

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不符合现实。

比如我妈。我妈对我爸那边的社会关系就烦不胜烦,很抗拒,也没多少联系。我爸与我妈那边的社会关系也就拜年聚一聚而已。那么,结婚生孩子,真的带来很多社会关系吗,这些社会关系质量高吗?不一定吧。

而且我妈不是个例,甚至已经算好的了。婆媳关系、扶弟魔等等,因结婚带来质量差的社会关系,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我妈虽然结婚了,但是放弃了从我爸那边的社会关系吸取养分,那我妈的社会关系凋零了吗?也没有。她自己也是会交朋友的啊,老了也经常参加很多老年人活动。我爸也是,他的社会关系 99%都是靠他自己,也活得很精彩,我和我妈给我爸带来什么社会关系,按数量算的话非常少,质量也不高。

简而言之,OP 夸大了结婚生育带来的社会关系数量,也低估了带来低质量(负质量)社会关系的可能性。还有,高估了自己发展社会关系的难度(我看我爸的同辈,多数都是自己找人玩)。
leonshaw
264 天前
@cmdOptionKana 自然规律
johnny2inc
264 天前
楼主整体逻辑看着很自洽,但是看底下一些回复也的确让我对一部分内容有疑问。

第一段我觉得说的没太大问题,人不孤立。
但我觉得有点误导:人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吗?还是说,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人还包括别的东西?
如果是前者,后面继续展开没问题;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否从一开始这个论述就不够充分?您这一整篇是否严重夸大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段这个思考的角度对我来说挺新颖的,尤其「年轻人往往处于社会关系富裕的时期」这句。但是后面紧跟的「好玩、有趣、快乐这些绝大部分都是社会关系带来的」这句不敢苟同。

对于上述这一句,您在第三段进行了论证,以游戏为例,认为年轻时游戏开心长大后没兴趣玩游戏的原因在于没有一起玩游戏的人。
但这个论证我认为不严谨。

首先,并非所有人年轻时就喜欢玩游戏,相当大一部分人(我身边粗略的观察,当然也不严谨,不过至少可以确保有这样的人)读书时就不爱玩游戏——这里游戏特指电子游戏——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您这个论证一开始也就不成立。

其次,如楼上一些回复所说,玩电子游戏的人群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钟爱单机游戏的,并没有强社交属性,您这个论证就无法解释他们为何年轻时爱玩游戏长大不玩了——事实上,稍微年纪大一点(估计您年纪比我大)的人,年轻时并没有什么网游乃至局域网游戏,玩的就是单机游戏。

再次,即使我们将游戏这个概念扩大化,不止包括电子游戏,还包括运动以及其他娱乐活动——比如我大学下铺喜欢排球,当时是院队队长——我发现年轻时的爱好并非随着社会关系的消失就会消失,主要还看是否真正喜欢。而且娱乐活动也有很多比较私人的,比如相当多的网文读者都是年轻时开始看的,现在看成了一群老白依旧在看。而读书这种事儿,我认为与社会关系无关,甚至对网文来说是互斥的——很多人都在网上自嘲我是土狗我爱看而不愿意让别人(现实中的朋友)知道自己看网文。

我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游戏和其他娱乐兴趣的减少或许不是所谓社会关系的原因,只是因为随着阅历的增长,阈值提高了,没了新鲜感——换句话说,现在的游戏没新意不好玩(现在的网文没新意不好看)。

我应该不算是喜欢玩游戏的人,大学时和朋友也玩游戏,但都是类似应酬一样纯粹为了合群。然而等我工作之后,反而有点沉迷。Steam 里游玩时间最长的是骑马与砍杀,这是毕业之后玩的,全平台游玩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旷野之息和王国之泪。这几个合我胃口的游戏我即使现在还是喜欢,前两天还刚开了一个骑砍的档一不小心玩了个通宵。

您第四段和第五段讲「世界上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做任何东西都感觉不到快乐」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只是描述您自己的体验,忽视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群,对很多人来说不成立——您潜台词意思是中老年的快乐都是基于社会关系,没有独自的快乐。
这太过武断了。您这些论点很难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年人热衷钓鱼。

您第六段讲述了您表哥一家的故事,说生命的二次绽放。但老实说没有说服力,太苍白了。如果我要和您抬杠,那我也完全可以给您讲述一段一个朋友生了孩子之后家里鸡飞狗跳生活土崩瓦解生命黯淡无光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感觉意义不大。

第七段,您有点想当然——本想用自以为是这个词,但似乎有点过——您认为年轻人「只觉得孩子出生后耽误了自己人生享乐」这个观点从何而来呢?目前我国以及很多国家的低生育率是这个原因吗?您是否在避重就轻?

第八段除却不严谨的比例,基本逻辑是没问题的,确实是少了一部分社会关系。
只是中间那句「相当于比别人少了一半的人生」有点滑坡。
问题还是最开始的论证基础:人是否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是,您的逻辑推理没问题。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周星驰未婚,我怎么感觉他的人生比大部分人要精彩?周恩来夫妇未育,我们也很难说他比别人少一半的人生吧?

您在下一段给前一段我提出的疑问打了补丁——事业持续前进弥补社会关系缓解人生不快乐——看似合理,但前提是快乐都源自社会关系。但同样,快乐真的都源自社会关系吗?

您后面讲要「用爱好带来社会关系」,这个能很好解释为什么有广场舞大妈——她们需要这样的活动拓展社会关系。

您又说「爱好会很快随社会关系的凋零而凋零」,但是您应该也需要看到有很多爱好没有强互动,而且因为这些爱好并没有社交属性,更容易被人忽视和遗漏。您的「快乐源于社会关系论」无法解释这类爱好的风潮。

所以说回来,您所有的论述,首先要正面回答两个基础问题:
人是否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呢?还是说人是由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东西共同组成?
人的快乐是否都源于社会关系?还是说有些人不依靠社会关系就能获得幸福和满足?

我觉得至少我是后者。
我认为即使剥离了父母、朋友、兄弟姐妹——我没有爱人和孩子——之后,我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因他们存在而存在。
同样,即使离开了这些社会关系乃至脱离了互联网与网友比如您的互动,我依旧能在其他方面获得快乐——硬要说我看书看电影与创作者建立了关系的话,那么即使不看书看电影,只是出门自己跑步我也有快乐(我是个跑步爱好者,喜欢跑步,但没有什么跑群跑圈,只是自己跑着玩,事实上,如果要和别人约跑,为了适应朋友的配速和步频,反而没自己一个人跑舒服)。

我并非说您的观点完全不对,因为我有朋友确实非常需要丰富的社会关系。
他就是个很 E 的人,他非常需要社交,社交就是他的娱乐活动,至于社交时是打游戏还是打篮球对他来说无所谓,他只是需要开口和别人说话。
所以他不断交朋友,恋爱,养宠物,然后现在结婚生子了。

但我不是他。我不需要用社交维持我的生命。
当然我也不是不需要社交,因为如你所说,人是社会性动物。
只是,社交会消耗我的能量,我需要用独处滋养能量用以社交。

所以,您这一整篇,对我那朋友(犬系人)说是适用的,对我(猫系人)来说,似乎不适用。
而对我朋友来说,他不需要您长篇大论他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用别人说也不会选择丁克。
而对我来说,您这个长篇大论对我来说似乎不适用。
grzhan
264 天前
能理解 OP 的观点,但选择如何生活其实是件很私人的事情。
抚养孩子这事情吊诡的地方在于,他的高昂成本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而易见,而很多正反馈(如情绪价值)以及回报都是长期且隐性的,很难为外人所知,而且很多养孩子的人也不一定能从中获得这样的正反馈。
secondwtq
264 天前
@dawn009 #99 是的,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 #3:

> 哪怕孤儿将来朋友满天下,也无法代替父母这样的社会关系带来人生。

这句话本身是有偏向的,实际上双方的人生都不能相互替代,孤儿无法体验非孤儿的人生,非孤儿也无法体验孤儿的人生。

同样地,#53:

> 事实上,孤儿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缺失了父母,假设人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是不完整的

假设人没有吃过 XX ,就是不完整的,假设人没有去过 YY ,就是不完整的,假设人没有玩过原神,就是不完整的,假设人没有进过监狱,也是不完整的 ...

我建议用这个逻辑去和 Linus 对线:没有用 Rust 开发过 Kernel 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uni
264 天前
听了无数遍的无聊说教,只能说你懂你不丁克的理由,却完全不懂别人丁克的理由,这个世界的广阔超出你的想象
我这么跟你说,我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很显然你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
lthon
264 天前
@uni 自闭症也有女朋友,我觉得我更自闭
404www
263 天前
不知道捏,但是如果你回顾你的童年觉得幸福的话,那就要孩子,如果你觉得你的童年并不幸福,那建议不要孩子,不然·你和你孩子都很难受
murmur
263 天前
@spadger 所以说为啥要去养老院?健健康康的不用去养老院吧,还不是太老了或者得了重病没法自理了

健康的时候不考虑怎么生活,去考虑老了躺在病床上咋样,是不是太远了,别忘了我们还有延迟退休呢
wtdd
263 天前
社会关系也分质量高低,绝大部分丁克,自身能力只能艰难维持正向的社会关系,勉强不被欺负,
说白了自己过的也比单身的强点有限,一眼望生孩子也大概率同样甚至组团更差,不然私生也不会丁克
luoyou1014
263 天前
@LandCruiser 有价值理论就值得讨论,马克思不是宗教,不存在信与不信的问题,马克思说的话里面也有错的,正如「反对本本主义」中所说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echo1937
263 天前
OP 的观点可以自圆其说,没有通篇说教,在讨论区的回复也非常克制和礼貌,感谢 OP 。
Morgan2
263 天前
OP 这是带任务来的,多看新闻还是有好处的
szguan
263 天前
这个帖子的本质是:






为了你好,劝人炒 A 股。
est
263 天前
@nicaiwss 老哥可以的。
leena
263 天前
人生没有那么多一定必须完整,只是体验罢了,到了时间要走的,所以释然一些,丁克不丁克很重要么,自己开心快乐,自己爱的人开心快乐似乎更重要吧,对生活多一些松弛感,take it easy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1148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