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对自家 M 芯片到底施了什么魔法,为什么这么强?

308 天前
 omz
当初没有 M 芯片时,觉得 Intel 的 Mac 表现也还不错,没想到 M 系列一出,Intel 瞬间沦为阶下囚。
2015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pple
121 条回复
saranz
308 天前
M 芯片把主板上的一些电子设备全集中到一起了,就好比原本你在郊区住 CBD 上班,现在换成你在 CBD 的公寓里住,下楼就到公司的一样。
kyor0
308 天前
单核的强弱最容易体感出来。
szdev
308 天前
用做手机的思维做了电脑,这就是最大的魅力,Inter 还到不了阶下囚这么夸张,对于游戏玩家目前 mac 还是很垃圾
xingda920813
308 天前
能耗比方面:

1, 90% 以上原因是 M1 的台积电 5nm 相对于 9980HK 的 Intel 14nm 的巨大能耗比优势. Intel 2019 年时新制程研发受阻. 目前台积电的先进制程 T0 断崖式领先其他所有代工厂 (三星, Intel, 中芯国际) 一个段位. 那些能耗比好的芯片 (A 系列, M 系列, 8 Elite, 9400, Zen4, etc...) 的共同特点是用了台积电, 那些能耗比差的芯片 (888, 8gen1, Intel 8-11 代酷睿) 的共同特点是没用台积电. M3 和 M4 系列更是都用了台积电 3nm (N3B 和 N3E). 但台积电具有重大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众所周知的风险, 安全性远不如在美国本土的英特尔.

2, 10% 的原因是 ARM 比 x86 的精简和高效性. 这并非主要原因, X Elite (ARM) 能耗比的菜, 和 Lunar Lake (x86) 能耗比的强, 已经充分证明了指令集并非决定能耗比的关键因素, ARM 也可以很菜, x86 也可以很强. 指令集就像人说的语言, 就道理就像说英文的人不一定比说中文的人更聪明或更笨一样.

纯性能方面:

目前 M 芯片相对于 Intel 和 AMD 的芯片并没有优势, 这点去看 Cinebench 跑分就知道. 如果考虑到价格, 相比 x86 阵营来说, 更是 3 倍左右的劣势 (基础款 4000 vs 12000, Max 款 11000 vs 33000, Mac 加内存和存储更是金子价). 对于非买 MacBook 不可的人来说, 确实 M 系强, 因为最后一代大尺寸 Pro 是 2019 年的 9980HK. 但如果不是非要买 MacBook 的话, 那选择有很多, 因为 M 系是要跟今天的 Intel 和 AMD (还有英伟达独显生态) 去比的, 而不是永远跟 2019 年比.
dilidilid
308 天前
因为 M1 出世的时间节点击在了 x86 最狼狈的时候,往后到 Zen3 、12 代出来之后,虽然 M 芯片优势依然很明显但 x86 轻薄本也能打打了。
xiuming
308 天前
Intel 也换上台积电了 现在差不多了
xiuming
308 天前
也没什么魔法 就台湾人芯片制作牛逼 自己造不如交给台积电
SakuraYuki
308 天前
@xingda920813 可是英特尔现在也是台积电代工
june4
308 天前
@SakuraYuki 所以开始换代工的 lunar lake 的能效追上苹果的芯片了
tomwu3
308 天前
@xiuming 关台湾人什么事?不技术封锁,把设备和技术放在国内也做得出啊
DIMOJANG
308 天前
其实老早就有人分析过了,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ARM x86 性能差距”其实都是制程差距造成的。除开制程差距,也就是 V8 硬件加速和先进封装带来的应用优势了。看现在 AMD 的移动端产品也可以 24H 续航就知道鸿沟其实不存在了。
scienhub
308 天前
@tomwu3 魔怔了
xiaooloong
308 天前
起点比较高

一是抛弃历史包袱。x86 必须永远只加新指令集来保持老软件兼容,大概是唯一一次删除指令集是去掉 avx512 这一次直接导致很多软件有问题。arm 历史包袱本来就比 x86 少,更何况苹果这边之前在 ios 都已经抛弃了 32 位 arm 了。

自家软件生态。软件也是自己说了算,过几个大版本就放弃一堆兼容性。特别是 ios 上软件不更新直接就不分发给用户使用。

这两点直接让历史包袱少了很多,再加上台积电的制成领先、芯片设计团队有大佬带飞、软件转换生态做的还可以,一蹴而就吧。

20 年刚开始搞 as 的时候我觉得 intel 平台至少还能用五年,就果断买了最成熟的末代 intel mbp ( 13 寸 icelake ),结果不仅出厂 catalina 系统的 intel 核显驱动仅支持 dp1.2 ,硬件的 dp1.4dsc 功能完全无法使用,后面 sonoma 系统 amd 驱动的 dp1.4dsc 都修好了,icelake 核显也只修了 dp1.3 ,dsc 还是只能在 win 下用。两年左右 intel 款优势全无。看来 20 年当时推出 intel mbp 就是为了放弃的。
F281M6Dh8DXpD1g2
308 天前
你们就是不愿意承认人家设计的比 intel 好呗,直说不就完了
MacsedProtoss
308 天前
感觉上面说的还是不太对,例如#5 #9 @dilidilid @june4 @xingda920813
1.从续航上来说,其实也就 lunar lake 的 intel 可以做到近似,但是其性能其实也就 M1 附近…
2.其实大家觉得 M 系列强是觉得他在移动端可以低功耗高性能,这里的低功耗不仅带来轻度使用下的长续航,也带来散热压力的巨幅减少,以及离电状态下性能不严重降低,所以用台式机去比较不太合理,其实哪怕是最新的 M4 Pro/ Max 的 CPU ,多核也还是会被 14900K 或者 9950X 以少量的优势打败,问题是,win 阵营并没有能做到这一点的 laptop
3.哪怕是用 desktop 做对比,单核性能也还是非常领先的,而且是在频率远低于竞品,功耗远低于竞品的情况下,也表明他的 IPC 非常的高。第 2 点所说的多核性能被打败是源于 M4 Pro/Max 的核心数少于 9950X 和 14900K 。

所以哪怕是现在,其实移动端依然是远远强于 win 阵营的设备的,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觉得现在 x86 跟上来了,或者说是不是没有考虑过 Mac 的受众的需求。可移动的工作站才是最大出货量,其次才是 MBA 类的办公本。MBA 确实是有了一定的竞品,尤其是在 lunar lake 来了之后(但是 lunar lake 没有下一代了),但是 MBP 这类工作站完全没有竞品,win 阵营的高性能本,续航极差,重量和外观被散热拖累,且离电性能大打折扣。
jojoadv
308 天前
@tomwu3 这也不对,封锁也就这几年的事,之前就没人家强
lambdaq
308 天前
跟硬件无关。OS 生态别人舍得投入。性能不打折扣。
henshang
308 天前
@MacsedProtoss 其实吧,不是所有人都只用编译代码或者剪视频这一点点东西,那些做三维设计,跑数据有限元分析的以及建模的都是 x86 体系下的东西,一块芯片就那么大位置,你要兼容其他的东西就得有地方放,所以本质上还是制程的问题,你可以去对比一下两家芯片面积大小
superrichman
308 天前
Look at the size of it.

https://imgur.com/a/PHncM9n
MacsedProtoss
308 天前
@henshang 这个东西比较复杂,一来有些东西是因为生态的原因,所以专业软件只存在在 win 平台下,主要是建模之类的 3D 的和 GPU 相关性高的。
二来有些东西他就不是单机工作站范畴,像是你说的有限元这种,多核强就是正义,那上核心更多内存更多的服务器其实就完事了,没啥人会考虑在 Mac 上进行。
而 Mac 的芯片设计肯定是为 Mac 的受众的需求来做的,Mac 的单机移动工作站用途主要就是这两个。至于芯片面积大小,M 系集成的东西也比 x86 CPU 多,不好直接对比,而且制程可以解决功耗问题,却不能解决单核性能,单核这么强就是设计上有优势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10317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