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红书上无意看到了一个 HiFi 交换机的帖子,感叹还是封闭小圈子的韭菜好割

293 天前
 nevin47

最近算是老烧二进宫,买了一个便携耳放(俗称小尾巴)+国货 HiFi 耳机,可能因为搜索联盟的原因,然后小红书开始疯狂推送各种 HiFi 帖子了

本来大多数都是软文或者体验分享,看了图一乐或者了解一下国产 HiFi 圈新变化,结果今天突然推送了一个“8000 块的 HiFi 网线”,然后又刷到一个不知道多少钱但目测很贵的 HiFi 交换机……最逆天的还是那个交换机下面有人吐槽博主数电模电都分不清楚,然后博主统一回复大概意思“听过 10W 以上的设备再说话”

上午摸鱼的时候实在没忍住上了绿坛搜了一下,结果发现这种 HiFi 交换机居然最早 2021 年左右就开始有了,更逆天的是很多人还说换了真的有效果……

只能感叹封闭小圈子的韭菜是真的好割,我甚至突发奇想,如果把 H100+nvlink 包装一下,再加个没啥用的数模转换的 FPGA ,是不是可以搞个“AI 数字增强 HiFi 平台” XD

1276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110 条回复
luoyide2010
293 天前
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4676
让我回想这一篇帖子,不清楚是不是乐子人故意这样说,还是真的这么认为
nevin47
293 天前
@luoyide2010 我看了下面的一堆回复,我觉得估计都是当真了的。。。。。我感觉 HiFi 圈的抽象比十年前真的只多不少。。。。。。。。。。。。
NeedforV2
293 天前
普通的煤电不行,音色太干
20015jjw
293 天前
这个东西一直很好割 北美也是 各种大几千的电容
HK560
293 天前
我是一直在千元内玩玩,千元以上万元以上十万以上的就试听会或者音箱城听过;
最后发现还是个人对调音喜好影响比较大。十几块钱的耳机调音刚好对上了也会很喜欢。
说到底还是以主观为主,别人花大几万听个喜欢,你花个几十块钱听个喜欢,其实都差不多。
他觉得值就是值,你觉得的值也是值。以前是我很反感这种无脑玄学 hifi ,不过最后也都和解了。反正不要混淆是非骗人跳坑无所谓了,听的开心就行。

题外话
现在倒是喜欢玩小尾巴 + 入耳耳机+ 耳套 的组合玩法,耳塞耳套这玩意对调音影响还不小,一耳朵区别,挺有意思的。最近买的也就水月雨的 kadenz ,调音又对上电波了,感觉又可以退烧一段时间了
malusama
293 天前
怎么数字传输搞得跟模拟时代一样
HK560
293 天前
要是人人都能零陈本脑放,直接世界和平了
nevin47
293 天前
@HK560 #45 我也准备再买个水月雨的试试,听说有几个曲线几乎和哈曼重叠了,很好奇是什么感受
GuLuDaDuiZhang
293 天前
你看到的贴子大概率都是做局的广告,笑笑划走就好了。大几万的这种东西目标群体是有钱的老烧,毕竟量子调音贴纸,电源线、排除卖几千上万都能有人买,骗到一个够吃一年。

你这个想法也可以,就随便搞个服务器,就说平台里有几百万的解码音源设备,数据先经过这些设备解码再传到你耳机里 balabala ,对外宣传物料就是 5 年研发,10 年经验凝聚,独家专利,实现音质飞跃,解析翻倍,声场翻倍,入耳变音箱,音箱变剧院 balabala 。靠 kol 宣传吸引小白来买,小白一听声音有变化( eq 加几个 db ),解析也变好了(音量加几个 db ),直接高潮买买买,剩下的就是蹭没被识破赶紧收割一轮跑路。

当然,更方便的其实是卖传统有线耳机、便携耳放解码,这些是成熟的市场品类,有大众基础,更容易卖出去。

不过看到 op 买个耳放有点绷不住,现在 tws 耳机已经很成熟了,要么苹果要么几个主流手机厂的 tws 耳机,虽然个别调音也有问题,但整体不算太坑,重要的是有无线有降噪,这比所谓的 hifi 入耳式耳机体验好多了(耳机没有 hifi 的说法,用耳机就已经不是高保真了,强如苹果空间音频也只能补充点声场效果,但耳机低频残废是物理限制没法靠算法弥补)
Mmnni
293 天前
玩 HiFi 的本来就追求极致,那就可能为了 1% 的提升付出 10 倍的价钱,HiFi 价格越高性价比越低。试听过 2W 的金二,比我自己的 mojo2+poly 5000 多,其实听起来差不多的,但是仔细听还是有区别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为那点区别付费。
HL8
293 天前
v 站里 flico 键盘,也骗了不少崇洋媚外程序员的钱。

我年轻时还傻逼兮兮买过上千的美产新百伦。

只要镰刀玩的好,韭菜到处有。
nevin47
293 天前
@GuLuDaDuiZhang 你这个观点有点偏颇,我这次心血来潮二进宫就是因为上个月出差和我们做 TWS 业务线的同事喝酒的时候聊到 HiFi 的时候,他给我讲国产水平最近几年飞速发展,勾起了兴趣

目前 TWS 除了那几个大耳,耳塞都受限于空间,虽然传输已经越来越强了(稳定 44.1+16 难度不大了),但是仍然很难做出有线相近的空间构型。另外一方面功率也是 tws 的最大问题,功耗和续航基本上是各家研发打架最严重的点儿

我自己其实买了之后拉着老婆还有朋友一起做了一下 AB 测试,分别用了 MatePad.Matebook.iPad.小尾巴 UA6 接 4.4.还有一个 Rotel 1572 接 3.5 。KIMA 2 下面所有人都可以分辨出功放 耳放 和电子设备直出的区别,原道潜这种平头塞功放和直出也可以听出区别,但是没法区别功放和小尾巴了
callmesmc
293 天前
人家做音乐的都是耳机往 Mac 上一插,甚至还有用 iPad 的,听音乐的人居然连线材都要烧钱,也不知道能听出个什么花来🤣
nevin47
293 天前
@callmesmc 你这又进入另外一个极端理解了😂 mac 直出最多只是做 sample 的时候的情况,我自己有时候朋友聚会也会掏手机直接公放开个效果器当吉他鼓点用,差不多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正经做要上平台的原声的时候至少效果器 平台 声卡这些基本设备还是需要的,要不然调音混音这些基础动作都做不起来
GuLuDaDuiZhang
293 天前
@nevin47 哈哈因为我以前玩了 5 年左右的传统耳机设备,知名的耳机不少旗舰 hifi 耳机基本都经手过一遍,便携耳放解码也玩了不少,辛亏有人及时指点最后才没有入坑耳机线/高价台机,脱坑后感悟就是都是垃圾,垃圾,交了太多智商税导致我变成极端反传统、反高价耳机设备人士,身边只为听歌买 300 以上的传统有线耳机系统设备的,我能劝都劝。

tws 是这样的,我的理解它是要塞很多电子元件,腔体留给调音的空间可能不多,但 tws 有 dsp 可以 eq 调音反而是更容易调出目标曲线。除非天天带耳机听,不然续航问题感觉也还好。以前 tws 被吐槽的问题多是延迟和有损传输,现在技术上各家也都能做到比较好了。

相比传统耳机,tws 最大的音质提升就是计算音频的引入,空间音频,可以给耳机补充些声场信息(耳机声场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这个展开讲篇幅就很长了);还有降噪是很多人忽视的,如果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下听歌,降噪相当于是提升动态,可以用更小的音量听清楚,而不用把音量开很大能保护听力,传统耳机你要开大音量声音信息才能把噪音盖住不被干扰,这个理解下就是在有一定噪音的环境下,相同音量下 tws 耳机比传统耳机更能听清楚声音,也就是俗称的解析好。

对比设备要调平音量再来对比,因为很多时候就是音量大小有变化了,有人认为这就是提升,这在音频圈子里很常见,还有可能是接的小尾巴本身加了 eq 使声音有点变化例如低频高频加几个 db ,这种也不少见。耳机还要考虑佩戴问题,就是每次佩戴插入耳道的深浅不一,声音也会不一样。很少有人能有条件去做测量,很容易就掉坑了。另外正经对比设备是做双盲测试的,因为根据心理声学研究结论,产品外观/品牌/价格都会影响普通消费者对声音的评分,也就是脑放,脑放是真的能提升听感的,但一般人也没什么办法做耳机设备的双盲,搞声学研究的才有办法做到这种程度。
wtdd
293 天前
不是小圈子的韭菜好割,而是小红书的韭菜好割,在国内是公认的智商独一挡,都被洗傻掉了,所以用户价值极高
allor
293 天前
淘宝上见过卖 foobar2000 的,买家评价说比免费下载的音质要好
cheese
293 天前
@allor #57 逆天!
feikaras
293 天前
这东西就是中医,找目标客户的。小红书用户更逆天
nevin47
293 天前
@GuLuDaDuiZhang 推荐你也可以二进宫一次 hhhah ,现在的有线耳机技术和材料基本上卷得已经完全下放了,300 这个分水岭可以考虑提升到 1000😆😆我那几位声学实验室的同事就推荐我按 1000 的价位去选,确实盲狙了一下没毛病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09637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