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土鸡蛋好吃🥚

2024-01-03 09:50:14 +08:00
 coinbase

超市里买的鸡蛋,煮熟了好硬,不好吃。

影响鸡蛋的口感的原因是啥呢

36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健康
51 条回复
opengps
2024-01-03 15:34:01 +08:00
各位大佬都是城里人吗?这么简单的原因。。。
broken123
2024-01-03 16:49:26 +08:00
了解下 鸽子蛋 真他妈贵啊
SantinoSong
2024-01-03 16:53:50 +08:00
恕我直言,散养土鸡还有下的蛋,如果全都拿去检测,各种农药重金属残留超标也会非常多,不检测就没有,现在的土地污染太严重了。
养殖鸡和鸡蛋有问题,假如放到全国比例是 0.1%,那么散养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量,但是新闻只能报道那 0.1%。说个违反直觉的点,你觉得市场监管不够,所以养殖鸡蛋不安全,可其实能看到报道正是监管有力度的体现;反过来散养鸡蛋是完全没有监管的,你不会看到任何报道,你反而觉得安全。
OwenY
2024-01-03 16:54:47 +08:00
@littiefish #32 不是吧,人嘴已经进化到能尝出营养成分的差别了?
HolmLoh
2024-01-03 17:03:34 +08:00
确实更好吃,上次买了某个土鸡品牌的鸡蛋,同样比例,水蛋蒸出来颜色明显比普通的黄很多,而且也更有蛋香
0o0O0o0O0o
2024-01-03 17:07:18 +08:00
对比前先找一盆水确保新鲜度差不多?楼上还有拿疑似散黄了的蛋对比的…

反正我作为农村人是吃不出区别
frankies
2024-01-03 18:37:52 +08:00
我也是农村的,表示根本吃不出来区别
wangpao
2024-01-03 21:07:51 +08:00
家里做过十来年蛋鸡养殖,说实话,差别不大。

很多所谓的土鸡蛋、农家蛋、散养蛋,走地鸡蛋,大部分只是初鸡蛋,也就是刚开始下单的 1-3 个月左右的蛋,这个时候的鸡蛋个头小,蛋壳厚又有光泽,口感确实会略好一点,但是差别不大,倒是新鲜度对口感影响最大,刚生产的蛋都不怎么好吃,因为水分大,煮熟后蛋清还不能形成光滑的感觉,放个两三天后口感才比较好,但是长时间存储后,不怎么新鲜了口感会再次下降,不过最新鲜的除了养殖当地,一般人吃不到,经过包装运输销售怎么都过去三五天了。

真正的土鸡蛋,散养鸡,走地鸡,蛋品质不一定好,因为如果完全是“有机养殖”,不使用各种科学技术保持鸡的健康,那么以现在养殖业流行病的情况来看,先不说这些鸡能不能健康活着产蛋,产出的蛋能不能满足卫生标准都堪忧。
还有就是成本,因为养殖密度小,所以投入产出比极低,如果真的是吃虫吃草,那么每只鸡的月产蛋数也会比规模化笼养的鸡蛋低得多,这个时候你觉得你多少钱才能买到这养的鸡蛋呢?你还觉得市面上这么多土鸡蛋都是真的吗?

土鸡蛋更像是包装出来的概念,实际多数不是那么回事。(有真的,但很少)
OrangeSinglee
2024-01-03 22:34:26 +08:00
真的农家土鸡蛋,炒出来金黄色,而且特别香,不过土鸡蛋一般个头不是很大,如果水煮的话还是比较干的。主要还是炒着好吃,或者给宝宝炖鸡蛋
LieNoWell
2024-01-04 09:37:14 +08:00
@coinbase #34

第一:知晓途径可以参阅市场质量监督部门发布的抽检报告。相关案件频发是因为大家只关注不合格的那部分,
比如一次抽检查:大米不合格率 1.5%,鸡蛋不合格率 2.5%,奶制品不合格率 3.5%,那么报道上肯定普天盖地都是大米不合格,鸡蛋有问题,三聚氰胺奶又回来了。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安全的。
那消费者如何获取安全的产品,肯定要选择历次抽检都没问题的企业呀。
至于尽责不尽责的问题,怎么说呢,现在的监管程度已经到了消费者还不满意,但是经营者已经不胜其烦的程度了。太主观,无法讨论。

第二:原文是<违规使用抗生素>,结合前文提到的<按照国家标准养殖>很明显可以得出并没发表 <使用抗生素违规> 这个观点,所以 OP 提出的疑惑不成立。
至于危害嘛,其实 OP 早就得出结论了。
一边经过检疫合格洋鸡蛋;一边是没有经过检疫的散养笨鸡蛋,鄙人选前者。
JuSH
2024-01-04 10:22:23 +08:00
辛教徒怎么到处都是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ex.noerr.eu.org/t/100536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